北京皮炎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529/9004454.html 文/卢玉龙 尧都土话是尧都人民日常生活交际的语言。乡亲们说起土话,脱口而出,饶有风趣,生动活泼。 尧都土话中有不少有音无字而表现力极强的词。如下面的谚语:成材的树不用‘kuō’”狼怕‘kuō’,狗怕摸”。前一个谚语的“kuō”近似普通话的“砍”,但“砍”表示全部砍除的意思,kuō”则表示只砍除一些无用的杈枝;后一个谚语是说,狼怕人用棍横扫,狗怕人摸石块投掷。这个“kuō”与前一个“kuō”,意思显然不同,但汉字中却没有这个字。 还有个谚语道:十二、十三,月落鸡‘chǎn’。”这里的“chǎn”,是“叫”的意思,但它只能用于动物而不能用于人,汉字中也没有这个字。 类似这种有音无字的土话还很多。如“zhā’扁食醢的‘zhā’”“‘dǒng’光景的‘dǒng’”,等等。以“dǒng”为例,民国时,青城村有一人名张大鹏,此人颇喜蒲剧,曾打娃娃戏而未打成。于是有人编歌曰:青城有个张大鹏,一心想把戏打成。戏没打成,光景‘dǒng’了个穷。”这个“dǒng”字,就是有音没字的土话,有点近似普通话中的“糟蹋”或“折腾”。然而,张大鹏戏虽未打成,却为村里文娱活动培养了一批骨干,后来村里每逢过年闹红火,青城村都搞得很好。在这一点上,张大鹏功不可没。 尧都土话中有些词虽能写成汉字,但效果却远不如土话风趣。如有个歇后语:‘niedēnr’跌倒河里啦——还硬撑挂哩。”niedēnr”写成汉字是“影灯儿”,即傀儡、木偶的意思。这个歇后语形象地讽刺了某些人做事败坏后装腔作势、死要面子的丑态。但如果把“niedēnr”换成“影灯儿”傀儡”或“木偶”,比如说,傀儡跌倒河里啦”,两相比较,显然不如“niedēnr”好。我有个学生奶名叫“mièzi”,写成汉字是“命子”,是因为幼时父母溺爱视为“命根子”而得名。但如果只看汉字,不叫土名,就会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尧都土话押韵也十分有趣。有个笑话说:一扛活的有如下愿望:“常阴着,别晴(qié)着;常黑着,别明(mié)着;只要得我得个小小病(piè),可别要了我的命(miè)。”这几句话如果用普通话说,就没有了土话的诙谐。 尧都土话中有个农谚:天旱长水(fū)哩,雨涝长土哩。”是说天旱能及时浇灌,雨涝能及时排水,庄稼就长得快。此农谚言简意赅,把水、土二者的关系阐述得透彻之至。 《福香妈哭夫》云:我到水(fū)瓮里舀水(fū)去,想起我那个受苦的。”用土话把思夫的感情表现得极其真切、自然。 在《解放临汾城》的快板中曰:“八路军只管喊话哩,城墙(qió)上(shuò)duēduē’地乱下(hà)哩。”把炸开临汾城墙后敌军逃命的情景刻画得活灵活现。 笔者曾闻有个买豆腐的妇女挑剔豆腐水分大,卖豆腐的则说:“豆腐豆腐,还能无水(fū)?”利用谐音,回答得十分巧妙。 尧都土话中有些词看似土,但翻译成普通话却十分文雅。如“明天”说“miédān”。“mié”者,明也;“dān”者,旦也。“明天”者,明旦”也,一个文绉绉的文言词。但不能以偏概全,如“王庄”说“wózhuō”、“王曲”说“wóqū”、王斗”说“wódoū”,但不能说“龙王”是“lóngwó”,尧王”是“yáowó”,更不能说“牛王”马王”药王”是“níuwó”“māwó”yōwó”。可见,尧都土话的确多姿多态。 普通话中的语气助词“啊”,由于受到前一字韵母或韵尾的影响,往往变音为“呀”哪”哇”。如“天(tiān)”的韵尾带“n”,天啊”则变音为“天哪”,尧都土话中也有这种音变情况。如河西有个孔家庄,土话“孔”读“kùn”,庄”读“zhuō”,因“孔(kùn)”的韵尾带“n”,所以土话称“kùnnāzhuō”。同样,樊家庄土话称“fánnāzhuō”,韩家庄土话称“hánnāzhuō”。 尧都土话中有些字音看似土,其实是古音。如“车(chā)”蛇(shá)”爷(yá)”野(yǎ)”夜(yà)”“斜(xiá)”借(jiā)”卸(xià)”等,在《平水韵谱》中分别归入“麻”“马”驾”韵部。由此可见,福香妈哭夫》中“我看见那个赶车(chā)的”并不土;俗语“见蛇(shá)见蝎,不打作孽”也不土;尧都区称祖父是“yá”并不土;说“野(yǎ)地”夜(yà)深”影斜(xiá)”借(jiā)东西”“卸(xià)车”更不土。 尧都区把“来”说成“léi”,其实也是古音。《平水韵谱》中就把“来”归入“灰”韵。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就有另一种读法:少小离家老大回(huí,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léi)。” 笔者的家乡青城村,俗称“qiēshēlǐ”。曾考其来历,原来“qiē”即“青”,如土话“青草”的“青”就说“qiē”。“shē”是“城”的古音,如“城居”俗称“shéqǔ”,lǐ”即“里”,古代称村为里,故“qiēshēlǐ”即青城村。 由此,笔者发现了一个颇有历史意义的地名,即伍级村的“城坡”,城坡”当地村民称“shépō”。 传说刘渊在金殿筑城,沿伍级城坡可登城墙,故今村名伍级,shépō”即当年刘渊登城坡之遗址。于是,一历史疑团顿时迎刃而解。 土话是一种地方文化,它饱含着地方文化的发生、发展、演变和继承,是历史的载体和活化石,反映出差异纷繁的生活状态和乡土风情,是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我们实应保护方言土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