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这首《除夕》诗词既是明代吴门四家之一——文征明的生活缩影,也是年度山西省“三晋人才”支持计划拔尖人才——临汾市委党校石耀辉教授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1尧文化从“核心”到“冠冕”

4月19日,记者在临汾市委党校见到了石耀辉。“石教授,你是怎么进入尧文化研究领域的呢?”记者直奔主题,石耀辉娓娓道来,他作为党校教师授课时,自然离不开讲临汾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尧文化,于是对临汾为什么被称为尧都,《尚书》尧典记载的“尧天舜日”到底是怎样一个时代充满好奇。

上世纪八十年代,石耀辉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临汾市委党校工作。他很快和本校教师也是临汾尧文化研究领域的先行者、开拓者石青柏成为忘年交。那时候,襄汾陶寺遗址刚有一个基本的探明轮廓,并没有大面积发掘,石耀辉便骑着摩托车,带着石青柏前往陶寺遗址进行考察。他们间或蹲在田野里捡拾随处可见的古陶碎片,间或一起讨论这些陶片大致属于什么年代,间或望着茫茫四野想象着古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场景……可以说,石耀辉对尧文化的认识是从这时开始的。

年,石耀辉在多年研究临汾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撰写了《弘扬尧文化建设文化强市》署名文章刊登在《山西党校报》上,文中提出“要把尧文化作为临汾文化的核心”,这一观点引起了时任临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合心的高度重视,旋即我市尧文化研究领域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刻。

年2月8日,在临汾市尧文化研究与开发委员会的筹备组织下,临汾市尧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4月3日,尧陵修复工程正式动工,这是尧陵两百多年来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的一次修葺。6月,《尧文化》学术期刊物创办……同年12月,首届“中国·临汾尧文化高层论坛”举办,临汾市正式建立“中国先秦史学会临汾尧文化研究中心”,并举行了授牌仪式。这一年也标志着古都平阳文化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开端,堪称临汾尧文化研究与开发的“元年”。

尧都平阳虽说于史有载,但陶寺遗址考古近40年,一直都没有作出结论,而国内又有一些地方,出于旅游发展需要,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些“争尧”的论调,这让地方领导、特别是地方文化学者心里十分焦急。终于等到年4月15日的“尧文化暨德廉思想研讨会”召开,经过一整天大会发言,当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负责人王巍宣布:“陶寺就是尧的都城”在考古界已形成共识、“尧都平阳”已成定论时,整个会场响起了热烈掌声。当时会场气氛热烈,包括石耀辉在内的许多从事尧文化研究的人士泪如涌泉,多年研究的辛苦在此刻全部释然,大家均感到能为家乡做些事情而骄傲。会后,他连夜写下了《陶寺是尧的都城临汾是最早中国》,随后在多家媒体发表。

“起初研究尧文化是兴趣使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感觉到这是尧乡儿女的历史使命,我们怎可以数典忘祖呢?”此后,石耀辉在尧文化领域论文频发……

年,石耀辉又历时大半年,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与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杜霞合作完成了20余万字的“平阳文化研究丛书”《尧文化卷》的撰稿工作。他在“前言”中写道,尧文化是临汾文化的冠冕。从“核心”到“冠冕”,真可谓十年辛苦不寻常啊!

2一位文化使者的担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千友。”这是石耀辉的人生格言。他在研究尧文化之余,也很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