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浪徒步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 荣浪, 山西吕梁临县人, 80后。?? ?? 荣浪, 一个追梦人, 一个有梦想就要立刻去实现的人。??? ? 年, 因为行走、搜访和书写, 他突然成了各地晋商会馆的“代言人”; 年2月, 他背起行囊, 骑着脚踏车, 开始亚洲七国骑行之旅;??? 年9月, 他又用30多天徒步走完了秦直道: 陕西咸阳到内蒙古包头的多公里路程—— 这是第一次有人完整走完 这条秦始皇开辟的古道。 ?? 年1月1日, 荣浪开始徒步走丝绸之路, 从大同走到罗马。 在准备行走之前,他突然来到山西晚报。 多年未联系, 乍见有些陌生, 他眉头紧锁却依然俊朗。 他说: 我必须走! 语气决绝。 有些疑惑, 更多的是意外, 但还是给了他一些建议。 但心中总觉得有些不真实。 然后, 便是他真的走在路上的消息; 然后, 就看到他发在朋友圈的所见所闻 然后, 便有了山西晚报每周一次的专栏。 就是这样一个人, 沿着北魏时曾经东起自山西的丝绸之路, 走向罗马, 也奔向自己内心的荣耀 ▲荣浪记者眼中的荣浪 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白洁 梦想越来越多?冒险随之而来 高中毕业,18岁的荣浪放弃优越的家庭条件,放弃高考,只身去北京闯荡。在父母眼里,这是一个孩子的冒险;在荣浪眼里,这是他第一次走向世界。他在北京做过化妆师,做过摄影师,并在很短的时间内站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也很轻易地获得了相应的经济回报。但总会有新梦想需要去追求的他,两年后放下北京的一切,选择再次冒险,他要做一个徒步达人。就这样,荣浪接连徒步穿越古蜀道、川藏线、新藏线等地,一身行囊,历尽风霜,经历一次次险情,却乐此不疲。 ?? ▲山西会馆?荣浪摄 ?? 年,荣浪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为张掖大佛寺拍摄照片,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山西会馆,由此他又有了梦想,他要把散落在全国的山西会馆全部捡拾起来,他开始了寻访山西会馆的漫漫之路。荣浪的人生角色又一次转变,在当时无人问津的领域,荣浪又要用他的冒险精神去开拓。那段时间,荣浪倾尽所有,足迹遍布全国,收集有关山西会馆的一切。之后他出版书籍《山西会馆》《忠义的资本》和画册《晋商会馆》,轰动全国,至此引起无数人对会馆的研究。?? ▲山西会馆?荣浪摄 ?? 会馆一事告一段落,但荣浪追逐梦想的脚步没有停歇,他已经有了新的想法,当然,他的梦想总伴随着冒险精神。这一次冒险是荣浪无数次冒险中最考验人的。他要去骑行,而且是要骑出国门。虽然这次冒险的初衷是因为人生遇到了瓶颈,荣浪是带着一颗憋屈的心上路的,但他说他会在路上寻找快乐。年2月,荣浪背起行囊,骑着脚踏车,开始亚洲七国骑行之旅。 ??? ▲山西会馆?荣浪摄 冒险,是他这一路的标签 骑行,注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更何况荣浪并没有骑行经验。 ???? 最初的行程,荣浪和一个陕西的骑行高手搭伴而行,他们从昆明出发,骑向老挝。这一路海拔高,山脉多,上山下山就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因为没有经过长距离的骑行锻炼,也没有骑行经验,他的身心都受到了极大考验和煎熬,最多的时候要连续两天推着自行车爬山。好不容易上了山,能骑自行车了,他又得开始追着那个同伴跑,人家一路骑,他一路追,许多时候当他们找到落脚地时已经是深夜,荣浪每天都累得半死。???? ▲亚洲七国骑行之旅 人在极度疲劳的时候,思想总是松懈的,但荣浪不可以,因为在老挝的路上险情不断。老挝枪械管理比较松,在他骑行的路上总能遇到带枪的人。第一次遇到带枪的人,他脚底打滑,内心惶恐,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打道回府吧,人家可是带着枪!”但这念头很快一闪而过。因为冒险是荣浪的标签,他小心而快速地骑过这些危险路段。???? ▲亚洲七国骑行之旅 就这样一路“追”到越南,同伴要回国了,荣浪开始了更加刺激、更加冒险的“单骑走天下”。??? 一人在路上总会有波折,但老天给刚刚成为“单身”的荣浪的波折有些大。???? 在胡志明市,荣浪的行李被偷,里面有维修自行车的所有工具、单反照相机和最重要的GPS。报警、使馆求助无果后,荣浪站在胡志明市的街头声嘶力竭地吼叫,他不明白他一个人的行程为何会如此不顺利?什么都没有了,在越南又买不到,是不是该回家了?给别人可能会,但荣浪不会。他发泄完,买了份地图就上路了。???? ▲亚洲七国骑行之旅 越南路况很差,骑在公路上随时都有大卡车从身边经过,那车开得又快又野,有多少次是和荣浪擦身而过,他已经数不清了。???? 从昆明到老挝再到越南,骑了五十多天后,荣浪在一天晚上的十点多到达了柬埔寨。???? 柬埔寨的行路方式是靠左行,刚到柬埔寨的荣浪,就遇上惊险一幕,习惯靠右行的他在一个弯道险些与靠左行的汽车迎面相撞。???? 柬埔寨和老挝的情况比较相似,社会治安不好。此时的荣浪已经有经验应对,他不会在这里搭帐篷,也不会多看一眼看起来危险的人。他找到了一个“背包客”们常住的旅舍,因为丢了东西有些迷茫,荣浪在旅舍里足不出户地休息了三天。之后,他去了吴哥窟。 ???? ▲亚洲七国骑行之旅 在吴哥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面前,荣浪被深深地震撼了,在那一刻他突然收获了喜悦,找到了力量。吴哥窟的雄伟荡涤了荣浪的心,一扫他心中所有的雾霾。此后,荣浪放下一切,宽心上路,也让冒险精神更加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个小伙子身上。 ???? 冒险精神,已深植他的血脉 从柬埔寨去泰国,在多条路线中,荣浪选择了最远最难走的一条。好走的路两天就到,而这条路路况不好,又远,耗费体力,要四五天才能到,但此时荣浪冒险精神爆棚,他就是要迎难而上。 ???? 一路颠簸,几天后的半夜三点,荣浪终于颠到了曼谷。泰国这个旅游城市,治安好,荣浪在这里基本是随地搭帐篷休息。从老挝的惶恐到越南的愤怒,再到柬埔寨的迷茫,荣浪的情绪在泰国渐趋平和。他在这里补齐了设备,平心静气地骑着车游遍了泰国。 ▲亚洲七国骑行之旅 接下来,他要去马来西亚。因为办签证遇到些问题,他办了三天才从泰国出发,由于心急,他误骑上了高速公路,又找不到出口,硬着头皮和高速路上的汽车们并驾齐驱了一天,从高速上下来,荣浪和散了架一样瘫坐在地上,却一眼看到了自己自行车驮包上的五星红旗。那一刻,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开始深深地自责,他突然明白他不是一个人出来骑行,他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形象,荣浪下定决心今后每件事都要做妥当,不能丢中国人的脸。???? ▲亚洲七国骑行之旅 在印度,荣浪第一站到达了金奈,然后沿着海岸线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骑到了新德里,又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骑遍印度。在这期间,曾经有连续半个多月的时间荣浪只要一骑车出门就下暴雨,天天湿淋淋地冒险前行;在这期间,荣浪曾亲眼目睹一阵恶风刮倒一棵要七八个人才能环抱住的大树,树下一辆轿车被砸扁,而他就在轿车后面……???? 在尼泊尔,荣浪又遇到上山下山的路,经过六个多月的骑行,这样的路他已完全适应。从尼泊尔回国,要从这里骑到拉萨,一般人不会这样做。因为尼泊尔骑到拉萨,是从低海拔骑到高海拔,一路逆骑,但荣浪偏要用这段骑行结束他的旅程……???? 当荣浪历经七个月,骑入中国境内,看到五星红旗的那一刻,他泪流满面。??? ▲亚洲七国骑行之旅,回到中国 ? 这一场磨砺,荣浪收获的不仅是旅行的过程,他还让冒险精神深植他的血脉,他还在不断地开拓冒险之旅。???? 年9月,荣浪用30多天徒步走完了秦之道——陕西咸阳到内蒙古包头的多公里路程。这是现代人第一次完整走完了这条当年秦始皇开辟的古道。???? 接下来,荣浪还打算徒步走丝绸之路,要从洛阳走到罗马;他还想到非洲去自驾游,用不同的方式环游世界;他还有了搜集全山西古戏台、戏班、剧目的想法……???? 这就是荣浪,一个有着冒险精神,又总有梦想去追逐的山西小伙儿! 行者荣浪·从大同到罗马 ——一个正在徒步丝绸之路的山西男人 01荣浪说我所见 我为什么要走丝绸之路?(节选) 老话讲,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此刻正是这种感觉。饥肠辘辘地行走在朔州市城区,我都觉得自己是傻叉,为何还要坚持徒步,干吗不坐公交车,直接到酒店?可是潜意识中有一个答案在告诉我:如果这样做了,就前功尽弃了。 这两天家里人给我发 然后呢?我把家人拉黑了。 看来不管多亲近的人,你的内心世界,还是没人懂。所以我挺能理解,那些抑郁症患者,他们的孤独和无助。 行走丝绸之路有些天了,有什么感受,还谈不上,就是脑子里觉得,不想走了,真的好累。这简直不是人该干的事! 但内心还是希望坚持。因为我要找的答案还没有找到。 ▲荣浪从大同市博物馆出发徒步丝绸之路
徒步前一天,朋友给我发了个简讯,有意写专栏吗?我回复,正合此意。 其实八年之前,在骑行亚洲时,我就答应了这位朋友的邀约。然而直到我七个月后回国,一篇稿子也没有给交。论其原因,首先是懒;其次是,11年骑行亚洲是为了消除失恋后情绪的惶恐和抑郁。感情的事,怎么用言语能表达得清楚。 其实事分两面,悲伤过去,就是欢乐的开始。 七个月,一万多公里的骑行,终于找回了自己。 经验之谈,就是收获了太多来自陌生人的关怀和鼓励,让我终于有勇气面对接下来的生活,而且心怀感激,并且立志做个有价值的人。 我虽然不是有钱人,但是身边的朋友都知道,我过着好多人羡慕的生活,轻松、舒适。可日子一天一天地这样过,焦虑感就一天天地加重。 完成了财富的初始积累后,内心依然是崩塌的。没有人不希望获取更多的财富、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才能所限,有心无力。所以在这停顿的时光中,每一天都过得无比艰辛。 我记得刚到北京打拼的时候,干摄影,每天接触的都是明星和企业家。拍照,一天块酬劳。那是年以前的事,在那个时候,这个收入还是很可观的,但是由于理念和价值观的问题,总是和这个环境格格不入。后来机缘巧合回到山西,意外被山西省直单位破格录用,然后上班没多久就获省直劳模。 熟知我的朋友都晓得我衣食无忧,可没人知晓我内心的困惑。所以我面临的困境是财富和名誉解决不了的。向前看,没有找到可借鉴的方法。所以决定往回找,看看在古人的智慧当中,能不能找回自己,让脚步再慢一些,等等灵魂。 ▲荣浪在大同市博物馆 那为什么要去走丝绸之路?
毫无疑问,我们当今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科技的发展造福了越来越多的人,智能化的出现预示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器替代人工。当一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开始失去劳动力方面的工作,对社会也创造不了价值的时候,他们的人生方向,该走向哪里? 为什么当今的沟通工具越来越多,人和人之间的隔阂却越来越深? 当我们很多人都获得了比以往更为丰厚的物质条件时,为什么幸福感指数依旧是低迷的。 带着种种的好奇,我想这条丝绸之路,隐藏着人类智慧和交流的大动脉,或许会带领我们找到未解的答案。 我依然希望能获得更多人的 到底是什么支撑我会继续走下去?我想,是内在的力量,是未解的迷惑。 于是,我上路了。 从大同出发,经过朔州、忻州,徒步的第18天,我到达了太原。 ▲徒步路上
我一直觉得,逛博物馆是一件平时基本忽略的事情。如果不是行走丝绸之路,恐怕不会每到一处就去博物馆寻找丝路线索。 既然回到太原,又怎么少得了去省博参观。在山西博物院的三层,有四个展区,分别是“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看似没有关联,但认真推敲,会发现很多关联性。 在“民族熔炉”的展区里,你会发现南北朝时期,有大量的境外商人来中国做跨境贸易,而这一时期又以来自中亚地区的粟特人为主。这个展区的大多数展品似乎都和粟特人有关联。 我们通过百度查询会了解到:粟特是中国古书中记载的西域古国之一,亦为民族名称,活动范围在今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尚河流域。 ▲徒步路上
提起粟特人,大家可能陌生。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个粟特人,这个粟特人的形象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早已深入人心。这个粟特人名字叫石磐陀,没错,就是孙悟空的原型。关于唐僧和孙悟空相遇的情节,我们从唐代僧人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可以了解到。 美国的著名汉学家芮乐伟·韩森在《丝绸之路新史》中认为,石姓表示此人来自石国(Chach),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磐陀一名是粟特语Vandak的中文音译。这是一个常见的粟特名字,意思是某神的“仆人”。石磐陀如何会在瓜州偶遇玄奘,又为何愿意护送玄奘出西域,这都不得而知,但我们知晓的是,在整个丝绸之路沿线,都有粟特人的身影出现,正应了那句古语,粟特人,利之所在,无所不趋。粟特人在东西方文明中是怎样的存在?且听下回分解。 02 在山西博物院追寻丝路遗迹 上回说到我在太原参观了山西博物院,三层的四个展区分别是“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在“民族熔炉”的展区里,大多数展品似乎都和粟特人有关联。
粟特人的商业属性和商团组织,一方面由于生存的实际需要,一方面源于其故乡的地缘环境。虽然中亚地区面积广大,但大部分为沙漠所覆盖,依赖河流点缀其间的绿轴,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以至于一个绿洲即可形成一个国家。而不同流域的绿洲之间,往往隔着广阔的沙漠,相互征服,并有效控制,相对较难。再加上东西方陆上通道屈指可数,以至于控制重要绿洲和通道的这些在丝绸之路上的小国,无不大力发展跨国贸易,垄断多边贸易。 ▲山西博物院展品
在历史中为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付出显著功劳的一个人群,就是粟特人。 在北朝隋唐的入华粟特人中,有艺术家,如北齐“曹衣出水”的曹仲达;有音乐家,如歌唱家何满子。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寅恪先生惊世骇俗地指出,隋唐皇室本身带有鲜卑血统,而在文化上,则继承了粟特风格浓郁的、繁荣于青齐的北齐文化。隋唐胡风,甚至隋唐的大兴佛教,都是对鲜卑化北朝的传承,而非对南朝的效仿。热爱羯鼓和胡旋舞的唐玄宗,是最后一位推动胡风的帝王。正像我在“戏曲摇篮”展厅看到的,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后,西域的歌舞传入中原,南北朝末期盛行一种有故事情节,画中角色,化妆伴唱和管旋伴奏综合表演的歌舞剧,当是戏剧的雏形。 粟特地处欧亚陆上交通枢纽,粟特人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从事贸易活动,在周边各文明之间穿梭,游刃有余。东至中国,南至印度,西至波斯、拜占廷,东至蒙古,利之所在,无所不趋。粟特人通过他们的财力和军力来连接和影响当地的政治势力,为自己谋取更长远的政治利益,甚至是商业垄断权。如隋末唐初对李唐王朝的支持。 检校萨保府是当时管理入华粟特人的官方机构,是中国古代唯一以外国读音设置的官府,是北朝唐代针对大量粟特人流寓中国而特设的官府。隋唐王朝胡汉有别,对汉人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粟特群体区别于汉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并利用自身胡人的身份优势,垄断对外贸易。其实说到萨保府,又不得不提起山西博物院曾在国外展出十年的一件藏品,虞弘墓中的汉白玉石椁,上面刻着丰富的中西亚图像资料。 ▲虞弘墓汉白玉石椁,刻着丰富的中西亚风格图像。
这石椁年在太原市王郭村被发现,根据墓志铭,得知墓主人为虞弘夫妇。虞弘,鱼国尉纥驎城人,13岁任柔然高官,曾代表国家出使波斯、吐谷浑等国,出使北齐时被留任。相继在北齐、北周和隋三代为官,在北周时,曾任“检校萨保府”一职。 根据墓志铭,虞弘所提及的的故乡,鱼国到底在哪里,至今学术界仍有争议,目前尚无定论。吉林大学考古专家在对虞弘和他妻子的DNA检验后。鉴定表明虞弘是99%的印度-欧罗巴人种,体质上很可能接近面白多须髯的伊朗人类型,而虞弘夫人遗骨表明她是胡汉混血人种。 在年前的隋唐时期,虞弘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却被政府选用,担任官府要职。并历经北齐、北周和隋三代,由此可见那个时期华夏文明的包容和开放。 ▲北齐的“金镶嵌宝石戒指” 为中亚、西亚甚至地中海的舶来品
丝绸之路开辟后,西域与内地连为一体,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是丝绸西去,佛法东来。在“佛风遗韵”的主题展厅,展览了上到北魏,下至明清的佛教主题的石刻、造像、木雕、壁画、经书、水陆画等等。佛教源于印度,但最初则由印度西北部传到大夏、大月氏、安息、康居,再东逾葱岭传人西城地区,经天山南路的于阗、龟兹等国,进玉门关、阳关而传人中国内地。最初来华的传教者是笃信佛教的中亚各国和西城僧人,而不是印度僧。最初的佛教经典也是先传至于阗、龟兹等地,再传到内地的。据季羡林先生考证,认为汉地最早的佛经皆不是直接从梵文译过来的,而是经过中亚古代语言,特别是吐火罗语。 在“明清晋商”主题展厅中,我们看到了明朝洪武时期为了防卫瓦剌和鞑靼对中原的袭扰,设立九边进行防御。由于九边距离帝国的统治中心遥远,后勤补给困难重重,为了减少这种负担,朝廷与山西商人达成了一个协议,山西商人向大同、居庸关等几大边关要塞输送粮食,然后获得合法贩卖“官盐”的资格。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被晋商抓住时机,以地缘优势,借“开中法”捷足先登而兴。当明政府颁布开关互市令后,他们进一步与关外各民族展开贸易,互通有无。一直到清朝前期,山西商人用牲口驮等传统方式由江南辗转向蒙古、俄国贩卖茶叶,也发了大财。 ▲山西博物院内的造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山西商人的足迹随着当时政府统辖地区的扩大而伸展开去。在明代,长城以南的地区无处不有山西商人,他们去湖南湘江一带和福建武夷山等茶区贩茶,去江苏松江贩运棉布,去吴越贩运丝绸以及棉花至西宁。清王朝建立后,晋商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 粟特人依靠地缘优势、胡汉分治等有利条件,操纵着东亚、南亚、西亚之间贸易,积攒了巨额财富,并形成了成熟的商团,他们远离家乡,沿着贸易路线不断开辟自己的贸易节点,如碎叶城、喀什噶尔。山西商人借“开中法”捷足先登,南自香港、加尔各答,北到圣彼得堡,东起神户、长崎,西到伊犁、喀什噶尔,都留下了晋商的足迹,沿着贸易路线不断开辟自己的贸易节点,如包头,西宁。 对比粟特人和明清晋商,我们会发现太多相似点,地缘优势,重商轻文,凡利所在,无所不至。 认真品读历史,你会发现,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但历史的进程中又出现许多相似性。? ▲山西博物院佛风遗韵展厅 03 从陆上丝路走、海上丝路归的法显 法显,东晋高僧,隆安三年(公元年),65岁的法显从长安出发,与十余人西行求法,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十三年后,与他同行的僧人或死或留天竺,法显思念故土,携带所求佛经,取海路独自回国。鲁迅曾评价法显是“空前之伟人,中华之脊梁”,余秋雨也曾在他的书中感叹,“这位把彪炳史册的壮举放在65岁之后的老人,实在是对人类的年龄障碍作了一次最彻底的挑战,也说明一种信仰会产生多大的生命力量”。
据资料记载,法显俗姓为龚,关于法显是哪里人存在较大争论,有记载称法显为“平阳沙门”人,山西临汾人认为平阳就是临汾。为此,临汾召开了两个关于法显的高端学术会议。年10月17日,法显纪念馆在临汾落成。但长治人认为法显是襄垣县人,据当地人称,法显出生于该县龚家沟村,村里也一直有此传说。 ▲法显画像 年2月2日,徒步第三十三天,我来到襄垣县虒亭镇,去镇政府保安室咨询得知,虒亭镇有个牙医诊所是法显研究会联络点,位置在镇中央十字路口,我随即前往。 当推开诊所门后发现,是个特别简陋的地方,空无一人。只能稍事等待,没过一会儿回来个衣着寒酸的大爷,但看样子应该是诊所的负责人。经简单沟通,大爷得知我在找寻法显故里线索,异常高兴地指着挂在墙上的牌匾,说这就是他们研究会在民政局申办的社会团体证书。 随后大爷从办公抽屉里拿出几张A4纸打印的会员通讯录,一一和会员进行联络。没过多久,这个小诊所开始热闹起来,聚了很多衣着简朴的老乡,七言八语地谈论起来他们对法显的认知。正在大伙热烈地议论时,又进来了一位身材有些发福的大爷,有人给介绍说这是他们法显研究会的老会长。于是跟老会长咨询,得知了法显研究会的缘起。 做完采访之后,有位副会长提出可以去法显的出生地看看,那里现在还保存着一个小型纪念馆。我听闻此言连声说好,此时恰逢中午时刻,在和副会长吃完当地特色拉面后,副会长在镇上租了辆车,我们驱车前往龚家沟——法显的出生地。 车在村间小路行驶了十几分钟,我们来到龚家沟一个偏僻的小山坡旁,道路狭窄面包车无法再继续行驶,我们只好徒步前往,在翻上一个小山坡后,有一孔典型的北方窑洞映入眼帘,院子里长满了杂草,显然许久没有人来过了,窑洞旁边有一组红砖砌成的墙,上面镶嵌着“法显故居”四个大字。 ▲襄垣县虒亭镇法显故居
看管大爷在换了几把钥匙后,终于打开了锈迹斑驳的锁,推开门后,眼前是一孔残破不堪的窑洞,正中央案台供奉着一尊用劣质颜料涂抹的有些简陋的塑像,塑像上沾满了灰尘,塑像背后还供奉着一个小塑像。据看管大爷讲,那个小塑像是他从旁边山坡上搬下来的,原来法显的故居在离这个窑洞不到50米的山坡上,但是坡高路陡,不便于参观并且房屋也早已破败不堪,于是看管大爷捐出自家的一孔窑洞用来供奉法显。 言谈中,我有些好奇并询问大爷为何要义务看守法显故居,大爷提及在很小的时候,他和他爷爷一起住,他爷爷常跟他提“咱们村出过一个了不起的大和尚,还去过外国,”虽懵懵懂懂,但大爷还是记了下来,后来大爷逐渐知道了这个大和尚名叫法显。 法显自幼家境贫寒,他有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亡,他的父母担心他也夭折,在他才三岁的时候,就送他到寺院当了小和尚。法显未成年时,父母先后去世。二十岁时,法显在寺院受了戒律。三十多岁的时候,法显来到当时的北方佛学中心之一,后秦统治下的都城长安。在这里,法显的佛学造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法显学佛所处的时期,正是诸国纷争的局面,而此时佛典大都由新疆于阗传入,并非梵文原本,在传译经典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失真以及对佛教义理的理解偏颇等情况,使得僧人修行环境非常恶劣,以致同时期的高僧慧远也感叹“律藏残缺,远慨其道缺”,而这迫切需要律学经典来规范当时的佛教以及僧人的行为,故法显立志要西行佛国天竺求经。 其实写到这里,我亦有所感悟。查过很多资料,发现文献和媒体都认为法显是西行求法第一人,但严谨来说并非如此。 ▲法显故居内供奉法显塑像
在法显之前,还有一位僧人踏上漫漫的西行路取经。他的法号是八戒。你没看错,这个名字和西游记里八戒名字一样,但他比西游记里的八戒要早出现一千多年。 八戒,本名朱士行。公元年,他从雍州(今西安长安区)出发,走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得到《大品经》梵本。他就在那里进行抄写,共抄写90章,60多万字。公元年,朱士行派弟子弗如檀等,把抄写的经本送回洛阳,自己仍留在于阗,后来在那里圆寂,享年79岁。 所以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朱士行去西域取经比法显还要早多年。不过你再认真推敲,就会发现,朱士行虽然西行求法,但他没有走到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他只是抵达了今天新疆和田地区,在那里求得佛经,而法显是到了佛陀的故乡。所以更严谨的表述应该是:法显不仅是西行求法的创辟者,而且是从陆上丝路“西越紫塞”而往,从海上丝路“南渡沧溟”而归的求法第一人。 你看吧,历史带给我们的就是重重迷雾。所以行走的好处就是,实地探访,拨云见日。 好了,言归正传,法显从长安出发时已是65岁高龄,他们一行数人,经行流沙河时(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带),大漠如雪,茫茫一片,举目四顾,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唯能以人的枯骨来认定道路。行至葱岭(今昆仑山、天山一带),更加难走。岭上终年积雪,风雪不断,沙砾满天。与法显同行的众人,有中途返回的,有客死他乡的,有留在当地的。纵使法显意志坚决,也难免有孤独之感,但这一切都没能改变法显取经的初心,他克服千难万险,最终和道整抵达了佛陀的故乡。 法显在外历时数年,历经30多个国家,包括今日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阿富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法显经过了千辛万苦,在印度确实找到了他寻求的戒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摩诃僧祇律》四十卷。法显决心将这些佛经带回中国,但和法显同行的道整法师,看到印度戒律齐全,适合修行,决定留下来,法显只好独自踏上回乡的旅程。 这一年,法显已经70岁了。 ▲法显西行路线示意图
经海路归国后,法显开始翻译带回来的经典,并写作《佛国记》。这对于中国当时的僧伽来说,宛如春天的及时雨,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梁启超评价法显:“横雪山而入天竺,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 我们经常提到不忘初心和坚持信念。初心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动力、信念是人生的支柱,正是因为初心和信念支撑,法显一路西行,渡海东归,九死一生而在所不惜。初心和信念可以使人在黑暗中不停摸索,在失败中不断奋斗,在挫折中不忘追求。 大师虽远去,但他不畏艰难,坚守使命的精神,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心神往之。 ▲电视剧《佛国记》剧照 荣浪动态 4月13日, 荣浪一路徒步西行, 到达了兰州。 这, 是他行走丝路的第天。 欲知他之后的具体行程, ?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