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尧文化网负责人蔺长旺与与洪洞妫汭虞舜文化研究会部分人员凌晨动身,驱车前往运城市盐湖区舜帝公园观摩考察舜帝陵和“中国好家风”为主题的祭典舜帝活动。舜是上古五帝之一,《竹书纪年》说舜晚年居于鸣条陟(卒),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舜帝陵冢启于禹时,后建有守陵寺,庙宇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年)。现存建筑分别为元、明、清时代。舜帝陵庙位于市区北10公里的鸣条岗西段,坐北朝南,原占地亩。据了解,舜帝公园是由舜帝陵寝与庙宇演变而成。公园景区从南向北由舜帝广场、舜帝大道、古柏广场、连理神柏、仪门(山门)、献殿、享厅、陵冢和皇城纵向排列在一条千余米长的中轴线上,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庙区内古柏苍劲,陵冢古朴,殿宇巍峨。神道上连理古柏相互交错,形成树门,实为罕见。陵上五指神柏龙盘虬绕。以陵为中心,左配关公祠,右配敉酋祠。离乐城又名皇城,传说是大禹为舜营建的牧宫,取离位享乐之意,城内以戏楼、卷棚、献殿、正殿、寝宫为中轴,两侧配以廊房、钟鼓二楼。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舜帝陵寝前有明万历年间的石碣。庙宇内有洪洞王铎书写的“顺亲协帝”匾额,清康熙御笔“濬哲文明”。清嘉庆十六年(公元年)安邑知县秦恒炳眉宇的“潇韶九成”的四个大字。这些都是歌颂、肯定舜帝德孝文明治理天下的明君。而笔者从临汾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周文洁的口头禅:舜生于诸冯,耕于历山,陶于河滨,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中间还夹着尧降二女于妫汭典故。这些故事他都一一进行了实地考证,唯一的遗憾是“卒于鸣条”这个典故没有……。关于虞舜以上的典故,他告诉笔者并写出论文,现存的信史中有历山、姚墟、妫汭沟、诸冯。他在洪洞考察确有这些地名,也有舜帝孝德天下的故事,还有民间“走亲”活化石。舜作为一代帝王,为解民间疾苦,长年奔波于各个聚落,因而他的故事也就多。“舜帝的忌日是农历的八月末的最后一天,有三十过三十,没有三十过二十九”当地村民告诉笔者。不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心中有舜帝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在这一天来参加祭祀活动。”9时50分,由盐湖区组织的虞舜后裔祭祀活动准时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的后裔隆重祭拜了舜帝后,表演了非物质文化节目,最后的压轴节目是曾在中央电视台展示的稷山高台腰鼓。--------------花絮:王隰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