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是山西最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究其历史,可以向上追溯两千年,因此,山西又素有“世界面食之根”的美誉。 在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做出几十种面食。到了厨师手里,面食的种类更是花样翻新,让人目不暇接,可以达到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据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种之多。在山西众多面食种类中,我家乡的美食饸饹面更是闻名遐迩,驰名中外。 饸饹面,古称“河漏”。相传康熙皇帝遍寻全国风味名吃时,看到“河漏”,遂命人做好品尝,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音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心中不快,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 饸饹面是把和好的面团放在饸饹床子里,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在锅里煮着吃。在晋南,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到饸饹面馆,但不同地区,饸饹面的制作方法与口味是不尽相同的。比如晋城的清汤饸饹面,就是用胡萝卜、豆角、豆芽、粉条、豆腐、土豆做卤,把煮熟的面条放进碗里,浇上刚才拌好的菜,上面再放上些肉丝肉片,散点芝麻盐,一碗清汤饸饹就做好了。吃的时候把肉菜面拌开,吃起来香气扑鼻,面劲道有力;乡宁饸饹面除了羊肉臊子浇面外,猪肉、牛肉、鱿鱼、海参、木耳、蘑菇均可为之,红萝卜、土豆、葱姜、芫荽亦是佳配。 曲沃饸饹面以交里桥最为驰名。交里桥饸饹面精选上等面粉做面,将面放入锅中煮八成熟出锅入冷水,用笊篱捞出滤净,拌以香油备用。肉臊子选用上等五花肉,经过祖传秘方熬制出独特风味的肉臊子。烩面时,投嫩韭菜、葱丝或菠菜放入锅,抓面置笊篱内在荤汤中涮热,带菜与汤捞入碗中,浇上肉臊子及米醋即可食用,这样做出的饸饹面味道独特,油而不腻。 关于曲沃县交里桥饸饹面还有这样的传说。明朝末年,李自成带领起义军北上时路过交里桥,人马穿山越岭一路奔波,饥肠辘辘,命炊事兵支起大锅,燃火烧水做饭,只见炊事兵用带眼儿的葫芦瓢,把和好的面团放入瓢内,一手抓瓢,一手用拳头挤压面团,顺眼儿挤出的圆面条在汹涌滚开的锅里四处飘动,滚开的面条上下起伏,就像河里涌动的河水,不一会儿面煮熟了,炊事员把青菜放入锅里同面条一块往上捞,再浇上刚出锅的红烧肉。李闯王看见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在这大河里捞出的面,味道一定不错,有面有菜,还有红烧肉浇在上面,肯定更好吃。”李闯王饱餐后告诉炊事兵这种面以后就叫“河捞面”。因为面条透明筋道,吃起来“饸饹饸饹”的声音悦耳动听,因而闯王亲定的“河捞面”在实际生活中逐渐演绎成了饸饹面。 因为饸饹面价格便宜、方便快捷,堪称“曲沃面食第一快餐”。曲沃、绛县、垣曲和翼城一带群众每逢赶集上会,必须吃上两碗才能满意而归。 文/卢婧 编辑郑轲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