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传染吗 http://m.39.net/pf/a_4784956.html 5月26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张晓东,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卫永杰,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处处长李永章,向社会发布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学英: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按照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社会各界和普查对象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下,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实施,完成了普查数据的采集任务,全面查清了全省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状况。今天,我们邀请到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张晓东,向社会发布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并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卫永杰,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处处长李永章。 首先,请张晓东局长介绍我省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展情况,并发布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 张晓东: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统计局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统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我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省以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口普查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人口普查一系列部署要求,努力克服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普查准备、现场登记以及数据比对核查等主要普查任务。 一普查工作基本情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口普查工作。楼阳生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工作人员坚持科学普查、依法普查,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向党中央交出一份合格答卷。林武省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带头参加人口普查登记并发表重要讲话。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以胡玉亭常务副省长为组长的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体会议、电视电话会议及普查工作调度会议,部署安排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地方各级政府精心组织实施、通力协作配合。组建完成省、市、县、乡、村五级普查工作机构,全面落实普查工作经费和物资,精心选聘19.4万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强化业务培训。严格执行普查方案和实施细则,按时完成区域划分、户口整顿、清查摸底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对全省所有住户和人口进行了全面普查,圆满完成了入户登记任务。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实时联网直接上报数据。首次实现普查对象通过扫描 (一)常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为人,比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减少2.23%,年平均减少0.23%。我省常住人口总量减少,主要受人口流动变化等因素影响。 (二)户别人口。全省共有家庭户户,家庭户人口为人;集体户户,集体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2人,比年的3.24人减少0.72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原因是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和人口流动活跃带来家庭结构变动等。 (三)人口分布。全省11个市中,太原市常住人口人,居全省第一,比年增加人,增长26.24%;占全省人口比重为15.19%,比年的11.77%提高3.42个百分点。其余各市常住人口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运城市人、临汾市人、吕梁市人、晋中市人、长治市人、大同市人、忻州市人、晋城市人、朔州市人、阳泉市人。普查结果表明人口向省域中心城市进一步集聚。 (四)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50.99%;女性人口为人,占49.0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06,与年的.56相比下降1.50。普查数据表明我省人口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人,占16.35%;15-59岁人口为人,占64.73%;60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18.9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12.90%。与年相比,0-14岁、15-59岁比重分别下降0.74个百分点、6.6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7.39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33个百分点。普查数据表明我省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六)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与年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人增加为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52年提高至10.45年,文盲率由2.13%下降为1.21%。表明过去10年我省教育普及成效显著,人口受教育程度持续改善,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七)城乡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人,占62.5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人,占37.47%。与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人,乡村人口减少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4.48个百分点。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下,我省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八)流动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人,流动人口为人。流动人口中,省外流入人口为人,省内流动人口为人。与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90.57%,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51%,流动人口增长75.25%。其中省外流入增长73.94%。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通过普查,全面查清了我省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准确反映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0年来我省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性特征,获得了大量宝贵的人口基础信息。今天我们发布的只是普查的主要数据情况,下一步我们将对普查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开发和运用,采取更多方式向社会发布和共享普查成果,最大限度发挥人口普查资料的作用,为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转型发展蹚新路和“十四五”转型出雏型,推动实现全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促进我省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支撑。 我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顺利实施,是各地各相关部门精心组织、通力协作的结果,是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普查对象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的结果,同样,也离不开新闻媒体朋友们的大力宣传。在此,我代表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统计局,向全省各级各部门、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向支持配合普查工作的社会各界和参与普查宣传的新闻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谢谢大家! 马学英: 谢谢张晓东局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按照惯例,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山西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记者: 刚才张局长发布了我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请进一步介绍一下第六次人口普查10年来我省人口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 张晓东: 谢谢你的提问。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最重要、最基本的国情。人口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刚才发布的普查成果,全面反映了当前我省人口的基本情况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10年间人口的发展变化。 总的来看,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0年来,我省人口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常住人口规模减少,人口素质稳步提高,性别结构持续改善,老龄化程度加深,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从人口总量看,我省常住人口规模减少。我省普查常住人口.56万人,比年减少2.23%,年平均减少0.23%。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2.47%,比年降低0.20个百分点。普查后我省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人口总量的排名不变,与年相同,仍为第18位。 第二,从人口质量看,人口素质稳步提高。我省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年的9.52年提高至10.45年,提高0.93年,在全国的排位从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4位。文盲率从年的2.13%下降至1.21%,好于全国2.67%的平均水平。 第三,从性别构成看,总人口性别比持续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普查显示,我省总人口性别比为.06,低于全国.07的平均水平。与年的.56相比小幅下降。从出生人口看,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处于国际衡量标准正常范围,比年下降5.1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19。 第四,从年龄构成看,老龄化程度加深。普查显示,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7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92%,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90%,比全国平均水平(13.50%)低0.60个百分点。与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7.39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33个百分点。 第五,从人口的城乡结构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普查显示,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53%,比年提高了14.48个百分点,快于前一个10年12.84个百分点的增幅。 第六,从人口迁移流动情况看,人口流动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普查结果显示,“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比较普遍。常住人口中,我省人户分离人口占36.92%,高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我省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7.71%,高于全国26.62%的水平。从省内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太原都市区集聚。 可以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了我省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客观反映了10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深入开展人口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充分利用好这次人口普查获取的宝贵信息资源,为推进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统计信息支撑。 人民网记者: 刚才发布了我省人口受教育情况相关数据,第六次人口普查10年来,我省人口受教育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卫永杰: 普查数据表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省人口文化素质明显提升,在全国处于较好水平。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在全国排第8位。普查结果显示,我省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为人,比年增加了人,增长近一倍。比全国平均水平多人,在全国排第8位。在中部六省中排第1位。 二是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全国排第4位。我省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45年,比年增加0.93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54年,在全国各省中的排位由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4位。 三是每10万人口中拥有小学文化程度人数稳步下降。我省每10万人口中拥有小学文化程度人数为人,比年减少人,下降10.75%。比全国平均水平少人,在全国排第27位。 四是文盲率不断下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常住人口文盲率为1.21%,比年下降0.92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46个百分点。 以上数据表明,10年来,我省常住人口受教育状况持续改善,整体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口质量红利逐步显现,这是推进我省经济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光明日报记者: 人口老龄化问题大家比较 从这次普查结果看,我省人口老龄化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普查结果显示,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9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2.90%。按照国际上对于老龄化社会的衡量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10%-20%之间属于轻度老龄化,20%-30%为中度老龄化,30%以上为重度老龄化。目前我省仍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但接近中度老龄化。 第二,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年六人普以来,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由.78万人增长到.70万人,10年间增加.92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由.53万人增长到.47万人,增加.93万人,我省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第三,老龄化程度略高于全国。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7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18.92%,比全国18.70%高0.22个百分点。 第四,低龄老年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普查显示,我省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59.42%,比全国平均水平55.83%高3.59个百分点,这是我省老年人口的一个特点。低龄老年人口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余热和潜能。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医疗条件改善的结果,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从发展趋势上看,今后我省老龄化程度将会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我们要按照我省“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的部署要求,加快构建人口均衡发展格局,促进我省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山西日报记者: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请问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数据质量?在普查方法上有哪些创新?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 张晓东: 数据质量是人口普查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普查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为了获取高质量的普查数据,我省严格按照国务院人普办的统一部署,坚持以数据质量为核心,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严格执行人口普查方案。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国家方案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要求不走样、不变形。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24小时值班、进度通报、工作包片、线上调度、精准督导等各项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落细落实; 二是强化“两员”培训和管理。严格选聘标准,高质量选聘19.4万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采取压茬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与所有“两员”签订保密协定,确保公民个人和部门信息安全;实行线上集中统一管理,及时进行培训指导和督导检查,确保普查工作质量; 三是认真组织现场登记调查。坚持依法普查,严格执行《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按照“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工作总要求,扎实做好区域划分、户口整顿、清查摸底及入户登记等现场调查工作,圆满完成了普查任务; 四是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普查质量控制要求,制定各阶段质量控制和检查办法,认真开展各阶段质量验收,常态化精准深入基层督导检查。充分利用公安、卫健、民政、社保、医保等部门数据进行比对,采取各种方式查漏补缺,多轮复查千方百计保证普查质量。 因此可以说,这次人口普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数据真实可信。 与历次人口普查相比,这次人口普查在方法上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点。概括起来讲,就是五个“首次”: 一是首次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由普查员使用电子设备或智能手机现场录入信息、实时联网上报,极大地减少了中间环节误差; 二是首次实现普查对象自主填报,通过扫描专属 以上五个方面的创新举措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仅有效提高了普查数据质量,也为今后开展各类大型普查、调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谢谢! 黄河新闻网记者: 我们注意到,平常年度也公布人口数据,与这次普查公布的人口数据来源有何不同?如何使用这些数据? 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卫永杰:
感谢你对人口数据的 一是普查年度的人口数据和非普查年度的人口数据统计方法不同。按照我国现行的人口统计制度,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全面调查,是对每个普查对象进行每人每项填报,直接进行汇总,取得的数据更加全面、准确、可靠。在两次普查之间的年份开展人口抽样调查,通过抽样调查数据来推算年度的人口数及人口结构。因此,这是两种不同方法统计出来的。 二是非普查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存在误差。在非普查年度开展的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样本数据来推算总体,由于样本的局限性和人口大量流动给抽样调查准确推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加上我省人户分离现象越来越明显,使得非普查年度的人口抽样调查在准确反映总体上出现了误差,这个误差逐年不断累积。这也是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的必要性。 三是要对非普查年度人口数据进行修订。按照国际惯例和通常做法,普查结束后一般会根据普查结果对两次普查之间公布的年度数据进行修订,从而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人口发展的轨迹。目前相关修订工作正在进行,相关数据修订完成后我们会予以公布。因此,我们不能用普查数据和未经修订的历史数据直接进行比较,需在年度数据修订完成后,与修订后的年度数据进行比较和计算。 马学英: 非常感谢省统计局、省人普办3位负责同志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 ?本篇来源▌山西发布 百姓事儿▌临汾事儿▌百姓资讯 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