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洪洞人,你都知道自己所住的村子的历史和名字的来历吗,下面就让我来跟大家伙说说 1、尹壁村 属苏堡镇,在涧河南岸。该村历史较早,据说建于春秋时期,相传原名东师村(因师姓较多),年前的北魏时期这里叫“东明神”,就有庙。清朝康熙年间,涧河发水淹没良田,村人筑坝防水,把水引开逼其改道,遂改名“引逼村”。后来,尹姓人多势众,掌了村权,改为尹壁。解放后,因村大,分为四个村,即东、西、南、中尹壁 2、堤村 原名嵇村相传,古时有刘家垣姓嵇的一家迁此,故名嵇村。年“四清”运动时,提出更换村名,经讨论就依村西北舞阳涧河筑了米长的围堤,更名为堤村 3、苑川村 据《洪洞县地名录》介绍,相传古时此地竹苞松茂,百鸟争喧,泉水畅流,加之此地为出霍山之后一片平坦之地,故取名苑川。这是村南柏树泉边一块元朝石碑上记载的。 4、西孔村 位于甘亭镇东南部,距镇政府5公里。年洪洞县在吉恒兴建曲亭水库,在年通水受益。祖祖辈辈的旱地变为水田。年西孔村因水位上升村内房院由北向南迅速塌陷,三年内沟孔村倒塌一空。随之大队又在原孔村旧址另建新村,现沟北村庄无存,已成耕地,移新村后仍名为西孔村。东孔与西孔原为一村,以孔姓始居而名孔村。相传在清朝一次大地震中村庄倾毁。一部分村民迁往原属村东(即现在的东孔村)一部分村民迁居原村西沟内掘窑洞而属改名为西孔村,又因村庄处于沟内,曾名为沟孔村 5、师庄 初名庄里,后有师姓迁此地居住,曾名师家。后村子扩大,人口增多改名师家庄,现人称师庄,十里八乡的人们也称庄里。村中有一地叫中节垣,该庄位于南北沟的平原上,左右各有一村,该地居中,曾名中间垣,后改为中节垣 6、梗壁村 相传,该村以前位于洼沟地,村里有水泉,名龙泉沟,明朝发生过一次强烈地震,村子下沉,村民迁于堡上,依堡梗阻村南涧河洪水入侵,故名梗壁。 7、曹生村 相传,东汉时,曹嵩夫妇带兵路过此地时,曹母正要分娩。口渴需水。手下人四下找水,只发现山岭回环,没有一滴清水。曹操的父亲曹嵩就下令开山挖井。生下曹操后,曹嵩大喜,随即在此地建凤凰台、莲花池为妻子分娩庆贺。这里是曹操诞生的地方,后人便称这块地方为曹生。在曹生的东部,有一山势蜿蜒,彼此接连,形似席卷洞的地方,叫洞峪沟,在洞峪沟的北山,地势象井台上的一弯一直的轱辘把,名轱辘把 8、郑家寨村 据传,该村原为一古寨,后郑氏在此居住,繁衍成村,故名郑家寨,位于龙马乡西北部,归龙马乡所辖,年,全县小乡并大乡属白石乡所辖,年,属洪洞县龙马公社所辖,年5月,政社分离,属龙马乡人民政府所辖。 9、小河村 该村在汾河西岸和汾西县团柏河之间,地势较高,似山非山,依地势是依山傍水,故名山河,后在团柏河的一条小叉上筑起了石坝,将河截断,故改名小河村 10、郭盆村 该村地貌特征周围高当中低,象“锅、盆”的样子,起名叫锅盆,恰好有一郭姓居住于此,嫌“锅”字不雅,随改“锅”为“郭”。相传郭盆是衣食丰足的地方,上有南、北两铁狗时常来此吃食。又有郭盆是个过路关口。东西非经此地不能过也,正是因两边高险多处为山所致。 小金子送福利啦! 福利一:加入粉丝群,享粉丝福利! 1、不定期发放群内红包 2、享受粉丝生日、结婚纪念日福利 3、优先享受金家产品折扣优惠福利! 4、元老粉丝群有名额开放时,优先拉入! 后续福利不断推出,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