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亢亚莉潘华玲 夜幕下的食品院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10月26日下午,记者沿着向阳路一路向西,有一名为“食品院巷”的路牌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股好奇心涌上心来,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在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开始了探寻之旅。 养鸡喂猪好不热闹 “这个巷子名称的来历啊?是因为这里之前有一个食品公司的缘故。”走进这条南北走向的巷子时,偶遇在路边做生意的、临汾市食品公司退休职工申玉贵,他告诉记者,原来临汾市食品公司(现为临汾市晋利食品公司)的养鸡场、养猪场,还有蛋库(存放鸡蛋的仓库)都在这里,所以把它叫做了食品院巷。看到记者诧异的表情,申玉贵详细地向记者介绍起来。 “因为,我父亲在临汾市食品公司上班,所以经常听他说起单位的事情。大概是年左右,这里建设了养鸡场、养猪场、蛋库。我七八岁的时候,经常来这里玩儿。之前,这条巷子里没有这么多房子,大片土地都养着鸡,喂着猪,其余地方就是耕地(以种小麦为主)。南边与向阳路相交,北边和现在一样就是一条死胡同,所以才把它叫成了‘食品院巷’。”申玉贵猜测说:“如果这条巷南北贯通肯定会叫‘食品巷’或者‘食品街’,把它取名为‘食品院巷’就好比把这整条巷子比喻成了家里的院墙一样,围在一起像个大家庭。” 改革开放迁了“新居” 在申玉贵的热情帮助下,记者见到了临汾市食品公司原书记,今年78岁的韩治平老人。对于申玉贵所说巷子名称的来历,韩治平给予了肯定。同时,他也更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这些年来这条巷子和临汾市食品公司的故事。他表示,之前的临汾市食品公司办公楼在现在平阳广场南侧的位置,这里只是它的养鸡场、养猪场等场所,但人们仍习惯将这里称为临汾市食品公司。 韩治平说:“我是年搬到这里居住的。原来,这里是土路,没有这么多房子,顺着这条巷子,从南向北,路东方向依次是蛋库,紧挨着蛋库的是40亩耕地;路西方向由南向北依次是原临汾市食品公司的办公楼(现为临汾华北幼师学校)、养猪场、养鸡场等。除耕地外,总面积大概有多亩。那时候的养鸡场、养猪场、蛋库格外红火,经常吸引外地的厂商前来订货,后来随着市场化经济的改革,临汾市食品公司搬迁至了现在冷库那边,后来这条路也由土路变成了现在的水泥路。” 韩治平解释说,大约在年的时候,蛋库也搬到了现在的冷库。那时候,养猪场的效益下滑,到了上世纪90年代,养鸡场也逐渐消失了,这些地方陆续盖起了平房和楼房,住户增多的局面也逐渐打破了昔日的荒凉。 见证变化感慨万千 听到这里,记者不免心生疑虑,临汾市食品公司又与冷库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韩治平介绍,市民所说的临汾市食品公司其实是原临汾地区食品公司,后来才改为临汾市晋利食品有限公司。他说:“冷库以前属于临汾市食品公司的下属单位,改革开放以后,当时的临汾市食品公司与冷库合并,统称为临汾市食品公司。再后来,这里才变成了现在的单位。” 采访结束时已是华灯初上,记者在这条巷子里走了一遍,在灯光的映照下,依然忙碌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幸福。 临汾晚报新媒体(lfwb)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平台热门内容分享: 咱市委书记说了:滨河西路立交桥要早日开工,还要坚持功能齐全、节约土地、节省造价三个原则! 临汾晚报小记者走进大学校园,筑梦多彩未来! 临汾:有人冒充市消防支队队长揽工程!市民警醒莫上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