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记者走进襄汾县新城镇陈郭村在蔬菜园区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一座座敞亮的蔬菜大棚错落有致一辆辆拉蔬菜的货车往来不断一个个菜农忙碌着采摘和管护…… “当前正是大棚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每天早上菜农们会早起摘好蔬菜,称好重量。随后,客商从这里把蔬菜拉走。”襄汾县农业农村局综合二股负责人孙海峰说,“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大棚蔬菜供应充足,原来两三天摘一次,现在许多大棚一天就得摘一次。” 陈郭村是襄汾县的蔬菜种植示范区,占地面积余亩,这里有蔬菜大棚余座,种植面积余亩。菜农主要种植的蔬菜为西红柿、黄瓜、茄子、丝瓜等。孙海峰作为襄汾县的农业专家,常年与蔬菜和菜农打交道,陈郭村就是他常来的地方之一。 孙海峰告诉记者,每次到蔬菜园区主要是及时发现和解决菜农在种植当中发现的问题,指导菜农积极做好病虫害防治,确保蔬菜健康生长,为县、市“菜篮子”工程贡献力量。 “3月28日开始上市,每天能摘公斤左右。现在丝瓜每天都需要采摘,只要做好管理工作,这茬丝瓜可以采摘到8月份。”菜农陈建恒介绍。 陈建恒是陈郭村人。他种了两亩地的大棚蔬菜,其中一亩黄瓜,一亩丝瓜。跟其他菜农一样,这两样菜已经全部上市。在陈建恒家的大棚帮忙采摘的是他的邻居杨俊红。在蔬菜大量上市的时节,菜农们会相互帮忙,确保成熟的大量蔬菜及时被客商拉走。 “西红柿大量上市了,三两天就得摘一次,每次能摘公斤左右。”村民孙晓强看着自家的西红柿喜笑颜开,“我种蔬菜5年了,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掌握了许多种植方法,还有县里农业专家的指导,为我们菜农的种植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在每天到大棚采摘蔬菜是我们的主要工作。” 上午10时左右,走进孙晓强家的西红柿大棚时,他正和妻子卫霞采摘西红柿,大棚北侧的小路上,摆放着已经装好的一筐筐西红柿。一人多高的西红柿藤上挂满了一串一串的果实,格外惹眼。孙晓强和卫霞各拿一个塑料桶,一个个采摘,一桶桶装满,然后倒入路边的大塑料筐里。 孙晓强也是陈郭村人,他种了4亩地的大棚蔬菜,其中,两亩黄瓜,两亩西红柿。每天一大早起来,他跟妻子卫霞一起来到大棚采摘蔬菜,然后装筐、称重,等待客商把蔬菜装车后,拉到我市各大蔬菜市场。 “大棚蔬菜大量上市后,一次能运0公斤左右,这些蔬菜我们全部送往临汾市区的馨阳、坂下等市场。”菜商徐铭振介绍,“我们运送的都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用菜,主要是黄瓜、茄子、丝瓜等。” 徐铭振是山东人,在临汾做蔬菜生意十余年,他是这个蔬菜示范区的老熟人。许多菜农把大棚里的钥匙也交给了他,每天菜农们把蔬菜摘好装筐并称好重量,做上标记,然后放到自己的大棚里,锁好门后去忙自己的事情。每天一大早,徐铭振和司机徐马龙拿着钥匙打开蔬菜大棚的门,然后打电话核实数量,最后装车拉走。跟徐铭振一样前来拉蔬菜的还有运城、西安等地的客商。 “这个蔬菜示范区每年可产蔬菜余吨,主要销往临汾市区的各大蔬菜市场,既丰富了襄汾及临汾市民的‘菜篮子’,也为当地菜农增加了收入。”孙海峰介绍,年襄汾县全年蔬菜累计播种面积8.67万亩,产量达49.44万吨。其中:温室蔬菜累计播种面积0.68万亩,产量9.83万吨,拱棚蔬菜累计播种面积1.42万亩,产量16.96万吨。当前,正是大棚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襄汾县的蔬菜除了供应当地及临汾市民的“菜篮子”外,还有部分蔬菜销往太原、西安、运城等地。 文/图/视频临汾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春茂剪辑付卫涛编辑李晓洁 校对张晶王舒捷 责任编辑关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