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7-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主题: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各地文博活动精彩纷呈,尧都迎来:首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国家文物局倡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共享时代美好生活。尧都-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尧都史称平阳,地处黄河中游,西依吕梁,东屏太岳,汾河贯穿南北,历为晋南重镇,是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尧都区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境内交通十分便捷,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国道纵贯穿南北,国道横穿东西。大西高铁、临汾机场,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一

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尧都得名,源于年前三皇五帝之一的尧帝在此建都。尧帝,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后世誉为民师帝范、文明始祖和中国国祖。舜、禹为其大臣,辅佐尧建功立业,并先后继承帝位。尧舜缔造了中国,创造了灿烂的上古文明,尧舜禹时期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现统称为尧文化。

  尧都遗存有丰富完整的尧文化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经过二十余年的开发建设,尧都对外开放的尧文化旅游景区主要有尧庙—华门旅游景区、中国尧帝陵景区、尧帝古居、姑射山仙洞沟名胜风景区,大中楼。尧都对外全面展示尧文化的旅游景区优势群基本形成。

尧都区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尧都旅游新体系。按照“加强对接、整合资源、提升水平、整体推进”的思路,立足全省,面向全国,把尧庙旅游融入到全国旅游的大体系中。通过努力,将尧都打造成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的尧文化旅游目的地。

  史籍中记载,平阳在尧帝时为冀州。《左传·哀公六年》引《尚书·夏书》称:“唯彼陶唐,帅彼天常,由此冀方。”冀方即冀州。《尔雅》中说“两河间曰冀州”,晋陕间黄河称西河,黄河自潼关折东,入河南、河北、山东境内称东河,古冀州实指山西、河北一带。《竹书纪年》记载“尧、舜、禹即位皆居冀,大食诸侯”。后汉学者服虔说:“唐、虞、夏之都大率相近,不出河东之界。”《平阳府志》《蒲州志》《临汾县志》皆称平阳之冀州,在唐尧、虞舜、夏禹之时,为都畿内之地。《史记正义》记“陶唐,《帝王世纪》云,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徐才宗《国都城纪》云: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其北,帝夏禹都,或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晋水。《括地志》云:“在今晋州所理,平阳古城是也,平阳河水一名晋水也。”从而说明平阳是因在平水之阳而得名。平水今名龙祠泉水。孔子六十四世孙,剧作家孔尚任应朋友之邀到平阳编修《平阳府志》。

宋《通志·五帝本纪》中说,唐尧故里,谓“尧、舜、禹三圣故乡”。《临汾县志》记有:“尧、舜、禹皆建于此,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系陪都也。”尧都平阳,临汾因尧帝则显彰于世,是后世子孙无尚的荣光。

年撤地建市,原临汾市更名为尧都区。再次确证了尧帝建都临汾的历史。

  尧,姓伊祁,名放勋,三皇五帝之一。十三岁封为陶侯,十五岁封为唐侯,亦称陶唐氏,十六岁于古冀州即天子位。尧帝定都平阳,创始文明。启蒙先民,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教民稼穑。设立谤木,广纳谏言。实行禅让,倡导仁德。平章百姓,协和万邦。教化九族,天下归心。划定九州,缔造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上古文明,开创了上古和谐的尧天舜日盛世。尧帝德高功峻,民无能名。后世誉为民师帝范,文明始祖。

  孔子称赞:“大哉!尧之为君,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司马迁赞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尧帝位列上古五帝,被后世誉为“文明始祖”和“国祖”。尧帝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北郊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称“神林”,高50米,周长米,在已知的三皇五帝陵寝中最为巍峨高大。尧帝陵四面环山三面绕水,古柏青翠,清水常流,古有“山环水绕土一丘”之说。尧帝陵祠宇,记载唐初所建,金、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现存明嘉靖十八年所立的尧陵碑上,刻绘着尧帝陵全图。尧帝陵建筑为明清风格,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年,尧帝陵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尧帝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成果称为尧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根,是中国之根、文化之根、文明之根、血脉之根。元代戏曲舞台魏村牛王庙戏台位于尧都区魏村镇魏村。庙内现存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元代戏台、献亭、广禅侯殿、东西配殿及新建西厢房十六间。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题记牛王庙戏台建于元至元二十年(年),后因大德七年(年)平阳地区大地震损坏,至治元年(年)维修,明、清两代屡有修葺,做法古朴,结构别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木结构戏剧舞台。戏台基础高1米,面宽7.45米,进深7.55米,平面呈方形,单檐歇山顶。前檐两根方形抹楞石质柱子,剔地凸起镌牡丹花纹样与化生童子,雕工精细圆润,宋金风格犹存,柱侧存元代题记,后檐两角柱为木质圆形直柱造。戏台的梁架结构由角梁、平檩和藻井组成。屋顶筒板瓦覆盖,瓦条垒砌屋脊,灰色鸱吻。形别简炼,古风依然。戏台从外部结构看,周身三面敞廊,仅后檐与两山后部砌墙,山墙约为山面总长的1/3,前檐和两山前部均露明,观众在正面及两侧皆可观看,此即早期戏台固有的形式在由三面开敞的宋金舞台向三面围墙的元代乐楼发展过程中,牛王庙戏台起着承前启后的过度作用,为中国戏曲文化发展的瑰宝。   大中楼座落在临汾市区中心,以其高大雄伟著称于世,是地标性建筑。素有“平阳府有个大鼓楼,半截子插在天里头”的民谚。凡登此楼者无不感慨叹曰:“不上大中楼,白来平阳游”。

清康熙年间知府刘棨在《平阳府重建大钟楼记》中说:“落成因请命名,遂额曰‘大中’。父老曰:‘其义云何?’余曰:‘居中四达,斯楼之形势然矣。不宁惟是,余闻尧之命舜曰:允执厥中,千古奉为道法,传云无偏无党,又云如砥如矢,荡平正直之意。’”由此看来,“大中楼”之称不仅与其地理位置有关,还与平阳古都深厚的历史渊源密不可分。

大中楼俗称鼓楼,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大中楼曾有过七次修复,元大德九年、明洪武初年皆因地震重修,明万历年间因年代久远损毁严重,重新进行修缮,清康熙和民国三十三年大中楼又因地震毁坏重修,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临汾时,城内守军不顾市民的反对强行拆除大中楼,仅剩四方门洞。以前,南来北往,东行西走都是从四方门洞下通过,后来,为了保护大中楼,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改绕大中楼而行。大中楼基座正方形,座高8米,长宽各40米,通高43.75米。构筑精巧,为二层三檐四滴水,十字歇山顶构造。四面劵门分别镌有石刻匾额: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其势依云逼日,雄伟壮观,自古为临汾一大名胜,有天下第一大鼓楼之称。

临汾青年文化艺术演出行业协会祝:首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圆满成功!丰富多彩的节目邀请您观看!临汾青年文化艺术演出行业协会全体同仁将继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共享时代美好生活。在此邀请您一起感受魅力的尧都!!同时我们将会继续挖掘、研究、探讨尧文化!将尧文华精神走进千家万户!寻根尧祖圆梦中华!

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发到给好朋友哦!转发分享,好运常伴!

新闻热线--







































白癜风诚信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口碑最好的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