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2-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70年风雨无阻,70年奋楫前行,临汾市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国有企业逐渐退出到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临汾市工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70年来,我市工业体制逐步健全,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主导地位逐步确立;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新的产品从无到有,主导产品成倍增长;经济成分日趋多样,企业活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深刻变革,传统新兴各有千秋;管理理念不断革新,企业焕发时代活力。一、工业生产规模迅猛发展,工业化进程日益推进。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家以恢复生产为中心的稳定经济方针政策的落实,临汾地区工业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年,全市工业总产值0.09亿元。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70年的建设,我市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从-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1.4%。“一五”时期,-年,全市集中财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工业生产在恢复的基础上,持续稳定高速度发展,到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万元,比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4%。年、年工业总产值分别猛增55.11%和63.7%,年又比年增长11.1%,但由于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内部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加之农业自然灾害,人民生活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年工业生产不得不连续大幅度下降33.2%和25.1%。五年间,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下降1.9%。经过—年的3年调整,工业生产得以缓慢回升,到年,工业总产值比年增长46.6%,年均增长5.6%,是全市工业生产增长最缓慢时期。“十年动乱”期间,全市工业生产由于受到严重干扰再次陷入发展低潮。年,临汾地区全部工业总产值8.6亿元。年达到了17.83亿元,比年翻了近一番。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15.2%;随着工业经济实力的增强,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步确立。年,全市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2%,首次超过农业占比。年,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7.0:50.7:22.3,其中工业占比达到41.9%;年-年,工业占比不断攀升,顶峰时期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60.9%,年-年,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兴起,工业比重逐渐回落,年底,三次产业占比为6.5:45.9:47.6。二、工业经济实力增强,主导地位已经确立。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临汾地区许多重要工业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支柱产业的产品产量增长实现了突飞猛进。从产品种类发展看,50年代新增了洗精煤、机制纸、石膏、耐火材料制品等产品,60年代新增加了纱、钢铁、水泥、化肥、化学农药等,80-90年代,新增了塑料制品、家具、染料、通讯电缆等产品,年以后,顺应时代发展发展需求,光缆、空调压缩机、汽车零部件、红酒、电梯、照明设备、LED外延片等应运而生。另外,传统产业也实现了链条延伸,焦化企业除传统的焦炭产量外,工业产品规模化、多样化,为城乡基础建设、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主导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年,全市原煤产量.1万吨,比年增长.8倍;洗精煤产量.4万吨,比年增长.8倍:焦炭产量.7万吨,比年增长.7倍;生铁产量.7万吨,比年增长.6倍;水泥产量.1万吨,比年增长0倍;钢材产量.9万吨,比年增长.7倍。三、经济成分日趋多样,经济效益逐年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发展速度迅速,但是,由于底子薄、管理差、技术设备落后,经济效益很不理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我市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经济调整、企业整顿,技术进步、扭亏增盈、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搞活生产和流通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逐步把全市的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全市经济效益逐年明显提高。年,列入全区地方财政预算的企业实现利润.9万元,工业收入仅占财政收入的30%左右。年实现利润突破万元大关,达.4万元。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亿元,比年增长.9倍,实现利润.6亿元,比年增长倍。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9亿元。企业规模扩大、效益提升。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家。其中:10亿以上的28家,50亿以上的3家,亿以上企业的1家。而在年,全地区家(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有2家,年全地区1家(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有7家。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工业领域重点改革任务取得明显成效,“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显著成效。四、产业结构深刻变革,传统新兴各有千秋。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工业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解放前临汾地区工业技术落后,层次低、社会化程度低的状况,工业结构逐步向多元化、高级化演进。重型工业结构更趋明显。年,全市轻工业产值为万元,重工业产值为万元,轻重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2.3%和47.7%。年,临汾地区轻重工业之比为33.9:66.1,基本形成了重工业占主导的结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我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煤焦冶电”为主的重工业发展明显快于轻工业。年,煤炭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63.0%,焦炭占10.5%,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占12.8%,电力占4.1%,合计占到90.4%。轻重工业看,全市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2.0:97.9。年,采矿业、制造业、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者之比为64.1:30.9:5.0,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传统行业不断迸发新的活力。以焦炭行业为例,从初期的土焦炉到改良焦炉,再到机械化大型焦炉,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也得到进一步延伸,化产回收力度加大,焦煤资源利用率更加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水平也大幅提高。新兴产业持续高速发展。针对行业发展薄弱环节和短板,大力推进智能化、信息化与实体经济融合,一批传统工业企业实现升级改造,新兴产业企业相继投资兴业,为全市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深入推进注入强大动力。五、管理理念不断革新,企业焕发时代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紧跟时代发展,不断革新理念,既有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借助国家优惠政策,实现快速发展的企业;也有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谋划转型,探索发展新路的转型企业。如我市的龙头企业华翔集团,主要生产空调、冰箱压缩零部件、汽车零部件、高铁件、电力件等,机加工产能可达1.2亿件/年,在行业中有三个第一: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产量规模、设备规模全国第一。年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莅临华翔集团视察,对华翔集团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实行全员“双创”给予高度评价,并寄语翔集团:“打造‘世界华翔’”。谋求转型方面,山西飞虹微纳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可称之为典范。企业成功实现了由传统资源型企业向高科技企业的转型,是山西省目前唯一一家研发、生产LED和LD的企业。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发展、先行发展的强劲引擎,集中一切财力、物力实施项目建设,引领和带动公司经济迅速驶入快车道。立恒集团立足于山西特有的煤、焦炭、铁矿石等资源优势,凭借国家对中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积极进行产品优化,全面整合资源结构。企业是“中国民营企业强”、“山西省百强民营企业”,公司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达到废气%回收利用、污水零排放和废渣全部再利用,真正实现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强势运作。70年沧桑巨变,70年辉煌成就。一路走来的艰辛岁月,是临汾市工业的崛起之路,是发展之路。如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虽然临汾市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创新能力不足,替代产业支撑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但历经岁月沉淀,临汾市工业未来发展基础坚固、充满希望。回望来路,我们砥砺奋进步履坚实;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斗志昂扬。新的起点召唤使命与担当,伟大梦想凝聚信心和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临汾市人民仍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作为不竭的精神动力,在临汾市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携手并进,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实施战略转型,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全力开启临汾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续写临汾市工业发展盛世华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