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华之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携手临汾指画艺术家宋希祥于1月29日至2月2日,在上海云洲古玩城八楼交流交易中心举办“年俗风情——山西平阳年画剪纸展”。 宋希祥老师授课现场 资讯此次展览将展出包括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山西平阳年画和上海花样经在内的一批富有浓郁“中国味”的传统民间艺术品。这场怀旧新年盛典的举办,在让观者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的同时,也可以让广大市民更好的了解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给收藏爱好者们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宋希祥老师与上海指画艺术家交流 资讯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平阳木版年画,起源于古代山西河东路的平阳府。自宋金至明清年间,流传甚广。题材多以民情风俗、神话创说、花卉人物、鱼虫鸟兽为内容,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上,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延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表现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外国朋友,对平阳木版年画倍加青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民族文化,尤其是山西文化的一个窗口。 宋希祥老师现场作画 资讯为丰富活动内容,展会期间,除了一批极具收藏、观赏价值的紫金葫芦和仿古青铜器也将一同献展外,还特邀书画艺术家亲临现场、举行笔会。 资讯本次活动宋希祥老师在上海大同中学讲授了中国传统文化,平阳艺术木板年画,中国指画的艺术源流和艺术特色,受到余名师生的喜爱和热捧。 一指悠然述人生 ——宋希祥指画赏读 资讯宋希祥先生酷爱书画。早年师从美术教育家、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尹向前先生,练出了扎实的绘画功底。他半生奉于新闻。多年来,为国内外知名的书画家做嫁衣的同时,仿佛进了不缴学费的“培训班”,既采访,又学艺,渐渐参悟了画理书道。他雅好诗词曲赋,加之广泛的生活阅历,把生活、思想、心情、文学、艺术、修养融于绘画之中,师承前贤追道法,胸藏造化指生花。他时时撰写书画艺术评论,尔后专心于手指画功,“指、掌、肘、腕,灵动运转;提、钩、撇、旋,景象焕然;点、抹、皴、擦,上下翻飞,神韵出焉;画鱼花鸟画绿水,画竹画荷花青山,画情画意画人心,画佛画道画神仙……取潘天寿之风采众家之所长,为自家所用。时人评曰:“指尖弄风云,掌下描丹青,非面壁之悟化,何来巧夺天工?” 资讯有心练功不图名,无意插柳柳成荫。著名画家冯向杰先生在评述宋希祥的指画时说,其“指”在心,而非“指”在画,不论他画什么,都是在诠释着几十年来的风雨人生、笔墨生涯、书斋青灯、案头文卷苦苦经营的心境。那面壁的达摩、诵经的菩萨、俏枝的老梅、摇曳的秋荷、巍然的峻岭……都散发着一股清冷之“气”,有让人品赏的骨傲之“风”、学养之“韵”,一诗一画,都是“等闲清风自在心”的寄托。 资讯18年来,宋希祥在指画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他与海内外的诸多指画家以多种形式切磋技艺,或现场笔会,或书信沟通,或文章论坛交流体会。从指尖、指腹、指背、手掌的涂抹,从侧、翻、逆、顺的皴擦、拖、点、勾勒,水洇、色然,以及山石景物的点线面、人物花鸟的形态神,到了忘情忘我的地步,有时指甲在宣纸上磨秃了,磨疼了,也浑然不觉。平时苦苦读画论,看画展,仔细研究章法,而作画时情之所使,忘乎章法,画完后章法自在,有移情迁想之妙得,有澄怀观道而畅神。 资讯宋希祥在作指画的同时,将多年来搜求积累的中国历代指画人物的资料,撰写成文章与指画作品一起发表于《中国指画》《指画研究》《国画家》《湖社月刊》《美术与市场》等报刊,出版了《中国指画轶闻故事》。 资讯宋希祥指墨书展作品,集山水、人物、花鸟于一体,幅幅作品构思精巧、手法细腻、饱含神韵,给人以美的享受。剪纸作品展囊括尧都区、浮山县、襄汾县、安泽县等地民间剪纸特色,“社火表演”、“威风锣鼓”、“凤凰牡丹”等剪纸作品和平阳木版年画在传达浓浓年味和节日祝福的同时,呈现出平阳古都的风土人情,散发着全市各地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华门、彩虹桥、汾河公园望河楼等剪纸作品,更加展现了该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尧都临汾的日新月异。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