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古氏概况 临汾市洪洞县古氏 采访人:古小彬 采访时间:年、年 平阳府洪洞县,与临汾市尧都区比邻。洪洞县的古氏,从采访资料表明,在元明之际亦为大户。 有一首在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广为流传的民谣: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鹳窝。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因山西丁多田少(《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河南的总人口是万,河北的总人口是.3万,而山西的总人口却多达.4万),朝廷在洪洞县城郊贾村西侧的广济寺设立移民局。 话说广济寺的左旁,有一株汉代种植的大槐树,枝叶茂盛,树身周围高大数丈,荫遮数亩,苍劲挺拔。正因为朝廷的这项移民实边政策,使得洪洞邑内外居民,纷纷聚集于大槐树下,领取官府颁发的川资凭照,而后移居他处。 《明史·食货志》说得很明了:(洪武年间)户部遣官核实山西太原、平阳二府,泽、潞、辽、沁、汾五州,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实北平各府州县,仍户给钞使置牛具种子,五年后征其税。《明太宗实录》卷59载:永乐五年(),命户部徙山西之平阳、泽、潞、山东登莱等府州五千户隶上林苑监,牧养栽种,户给路费一百锭,口粮五斗。 在这期移民浪潮中,山西古姓家族亦有不少在移民之列。如: 清代同治十二年(年)丹州(今陕西省宜川县)古丽中编《古氏渊源纪实》时写道:“古氏系出古公,祖居新安,与周之姬同宗。丹邑之古,据祖坟碑碣,父老遗言,皆云迁自洪洞南柏古家庄(查该地位于今洪洞县古逻乡南柏村)。” 河南省长葛市古桥乡古桥村《古氏族谱》载:“明朝初年移晋民以实豫土,始祖古奇、古美、古英、古语等,自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来洧川县双洎河南岸酸枣村下(今属长葛市),立祖茔为一世,以姓氏命名曰‘古庄’。” 而河南省濮阳市杜母寺村的《古氏族谱》中,开篇对联为: 洪洞溯渊源,俎豆千秋,祖功宗德清芬播; 新安征谱牒,本枝百世,子孝孙贤福荫长。 另有: 古成迁居于河北省蔚州杨庄窠乡古家疃; 古智迁居于河南省怀庆府武陟县东北路牛坟庄(今谢旗营乡前牛村); 古尽经、古尽忠迁居于河南省尉氏县双洎河北岸古庄东门; 古文得、古志刚迁居于山东省肥城市; 古进祥、古进林、古进行迁居于山东省莘县魏庄乡草佛堂; 古十一避居山西解州府安邑县东古村(今运城市北厢镇东古村)。 此外, 山西省盂县古氏、 河南省拓城县古氏、 山东省单县古庄村古氏、 山东省鱼台县唐马乡古氏、 山东省鄄城县古屯村古氏、 山东省广饶县陈官乡古氏、 北京市昌平区古氏、 河北省迁安县古氏、 河北省丰润县古氏、 陕西省华县古氏、 陕西省扶风县古氏、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村古氏、 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古氏, 等等,皆从临汾市洪洞县移民。 张青在主编《洪洞大槐树移民志》(山西古籍出版社,年)时,在该书的第-页内,大量引用了古小彬主编的大陆版《古氏渊源暨分支》中的山西省洪洞县古氏移民史料,填补了原洪洞移民史中关于古氏资料记载的空白,值得欣喜。 值得一提的是,自洪武初年至永乐年间的洪洞移民运动中,并非只迁洪洞县民,而是官府设的移民局位于洪洞。当时太原府、平阳府(今临汾市)、蒲州、绛州等十余万人民,都在这里集中,分道分批迁徙。于是世代相传,众口一词,都称是从洪洞县大槐树老鹳窝迁来的,只知大槐树,不知还有他处。 -------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