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 元 宵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知道辛弃疾当年是不是也是吃了元宵才去赏的花灯? 小时候说起正月十五,最先想到的可不是元宵,而是每年那场盛大的放烟花活动。如果在尧庙,我和小伙伴们不用跑去人山人海的尧庙广场,在院子里的凉棚顶上,就可以清晰的看到灿烂的烟花雨。 每到八点钟,电视台会现场直播。我们不屑于看,爬上房顶,烟花从不远处升腾而起,仿佛就在触手可及的距离开始绽放,每一个新的造型都会引起一阵欢呼。 放烟花开始前,家家户户的晚餐几乎都有元宵。那时候,汤圆并不多见,都是爸爸妈妈从街边买回元宵回家煮。 一年也就吃这一回,但是也不会买很多,大人总说它不好消化,可贪甜的我们总忍不住偷偷多吃几个。 长大后每每快到正月十五,总会被嘱咐,别忘了买点元宵回来。 这是我们家附近的一个销售点,初五、六就挂上了条幅,售卖肖老二家的元宵。这样的代售点有许多,时常会在你熟悉的街头巷口看到。如此看来,肖老二家的元宵,真的是遍布全城。 经过多方打听,甚至到他家附近寻找,也没有找到他家制作元宵的摊位。打电话后才得知以往平时他家的制作摊位都在解放路,今年春节期间气温太高,所以改成在自己家制作,然后送到各个店面售卖的方式。 只要你在销售网点看到的是这样的包装,那就是肖老二家的元宵,可以放心购买。 扫街时路过世纪百悦,看到这样一个摊位,好奇心驱使我去看看。拐角处的摊位前,几个阿姨熟练的忙碌着给顾客称元宵。聊天时,恰好遇到品牌的创始人--王秀玲阿姨。她原本是肖家的三女儿,随母姓。长年跟着父亲肖合年制作元宵。经过他的精心指导,在原有工艺基础上丰富了品种。 年,王阿姨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双王元宵。用心经营的过程中获得了“山西名吃”、“三晋特色面食面点奖”等殊荣。 热情的王阿姨一直很喜欢美食,每年除了做元宵,平日里还自己做手工花馍,双王油茶。聊起这些,她很自豪。 在她的摊位上,可以买到黑芝麻、五仁、红糖、无糖和木糖醇等多重口味的元宵。除了传统的五仁、黑芝麻,其他的都是阿姨花了心思,费了功夫研究出来的。看得出来,她是把做元宵当成了事业来做。 走到体育中街,路东的稷山麻花附近有个小门脸,就是肖老三的元宵摊位,时常能看到肖师傅在现场制作元宵。 这里制作好的元宵供应给其他的销售点,所以不止他在做,后面还有一个小作坊有其他师傅在做。他说,今年比往年铺的摊位小多了,网点也少了。 如果没有亲眼看过元宵的制作过程,真的无法直观的感受到汤圆和元宵的区别。 元宵的馅料会被做成一个超级大的长方形,然后均匀的切成小方块,被扔进竹筐里撒上面粉来回滚动。中间还会用笊篱迅速过水,再次撒上面粉。这个过程看起来很轻松,实际上很耗费体力和时间。如果没有点耐力,这个活儿干不了。 肖师傅说:他们家平时腊月里就开始忙活——精挑细选各种果仁,然后拌馅。过了年初三,他们就开始正式做元宵,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所以,恰逢别人难得的春节假期,却是自己家最忙碌的时候。而家里的老人,非常坚持要把这个事儿做下去。 不知道是什么出卖了我们不会煮元宵的事实。临走时被仔细教了如何煮元宵。 大火开锅,下元宵。冷冻过的元宵需要解冻后才能下锅。元宵要一个一个下,不能一股脑儿扔下去。等元宵浮到水面上后转成小火,搅拌的时候只能用勺子背面推动元宵。八九分钟分钟后元宵明显膨胀了,就熟了。 哈哈 留言你的故事story 白 1 今年谁陪你吃元宵? —END— 29元居然可以吃到这个?!我被鼓楼这家火锅店实力圈粉了…… 火锅串串+极薄pizza,开在mall里面的高颜值餐厅 阿岩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