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西安长安区监测数据造假事件殷鉴在前,临汾时任环保局长仍敢指使下属干扰监测点,顶风违规背后写着两个字:猖獗。

  ▲临汾曾因“二氧化硫超标十倍”事件引发广泛   文

社论

  今年4月,临汾市环保局原局长张文清指使手下对市区6个国控站点进行干扰;临汾市环境监测站原聘用人员张永鹏还建立名为“兄弟”的   6月23日下午,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就此向媒体通报,称该案影响恶劣、性质严重、教训深刻,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临汾大气监测数据造假窝案与之前西安长安区曝出的监测造假案,可谓惊人的相似——都是环保局长指使,都是通过非法手段干扰监测点。相形之下,临汾一案涉及人员更多、组织更严密、干扰站点更多、持续时间更长,作为地方环保部门竟猖獗至此,难怪环境部会震怒、舆论会惊愕。

  长安区监测造假案被曝光后,当时的环保部曾表示,要坚决打击环境监测不当干预和弄虚作假行为;“两高”还为此出台司法解释,将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纳入污染环境罪。但为何临汾涉事环保官员对此仍敢置若罔闻,最终重蹈覆辙?

  这也反映出,部分环保官员仍存在投机取巧心态。拿临汾来说,年当地曾因“二氧化硫超标千倍”事件上了舆论黑榜,面对环保考核压力,涉事环保官员拿出的不是治污魄力,而是自以为是的小聪明。

  ▲临汾“毒雾”事件。图源:视觉中国。

  此种心态非涉事官员独有:前几年,不少地方都曝出疑似利用雾炮车干扰环境监测的情况。今年1月,宁夏石嘴山市“为改善数据雾炮车‘用力过猛’环保局大楼被喷成冰雕”一事,也引发轩然大波。

  这背后或许连着造假的低风险。临汾此案若不是作案者太猖狂,作案频密且持续时间太长,手法欠专业,使得监测数据出现明显异常,恐怕还不至于被轻易发现。最初被发现后,该案还差点被“压下去”——案发后,山西省环保厅曾向临汾市环保局通报,后者将此事定义为个人行为,直接作案者只被公安机关拘留10日,后来环保部介入真相才大白。

  从公开报道看,目前地方环保官员因监测数据造假被治罪的,有西安和临汾两地。但这或是冰山一角。临汾这起案件中就有个细节,张文清指使造假前,认为“本省别的附近地市空气监测数据有些失真”。他何以有此判断,这是否属实,所谓“失真”有无连着秘密,令人遐想联翩。

  ▲临汾市区内的6个国控站点。

  这起监测数据造假窝案,堪称负面典型。对这类触犯法律“红线”、污染行政作风的做法,就该以铁腕姿态打击,该追责就追责,以儆效尤。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现,接下来,环境主管部门不妨从几点着手:首先,对环境监测数据异常进行更严密监控和分析,强化大数据执法,动用更多“飞行检查”手段。不仅要查直接篡改数据的造假,对于类似雾炮车干扰这类擦边球式的造假行为,也要零容忍。对于个别地方政府掩盖和袒护监测数据造假的,也要一查到底。

  再者,积极引入社会监督。事实上,在官方环境监测外,许多专业环保组织也会对地方污染数据展开日常监测。鉴于此,不妨将其纳入合力监督体系中,甚至以开放态度扶持民间环境监测,增强对监测数据造假的震慑。

  无论如何,决不能容许这类恶劣的监测数据造假窝案再上演。

收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