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撰峪口村史的老人 “金殿镇峪口村,位于临汾市著名景区姑射山下,是个村历史文脉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千年古村落。村内至今存留有多处古代建筑物及遗美仙踪,它们都有远去的历史辉煌和美丽动人传说及趣闻故事。”这是土生土长的峪口村辛洪保老人讲述的。“现存完好的的姑射山景区南仙洞早先属于峪口村,有土地证作证,峪口村原来叫辛家庄,石碑有记载,姑射山里有辛家梁……”说起峪口村,辛洪保滔滔不绝。 盛世修谱、盛世书志。已是花甲之人的辛洪保老人热爱生他养他的峪口村,更热爱峪口村古老的历史。他耗用数十年时光,一点一点搜集整理峪口村古老的、近代的历史资料,他计划用文化包装峪口村,让峪口村搭上旅游的快车,让古老的村庄焕发一新。 峪口村是仙洞沟景区的重要性组成部分,峪口村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都与南仙洞有着“血缘”牵连。 峪口村原名叫辛家庄 盛夏酷热,姑射山下峪口村闹中取静。傍晚时分,山风兮兮,村民们都坐在门庭过道,有打牌的,有唠嗑的。 “最近一次全国性的辛姓姓氏修谱,才知道临汾尧都区峪口辛姓起源早于洪洞大槐树移民,距今有多年的历史了”辛洪保老人介绍。从此次修谱才了解到峪口村的辛姓先祖从湖北均州府迁到姑射山,具体年代没有文字记载。 父辈们代代口口相传至今,先祖们来到姑射山,以拓荒、挖药材为生,姑射山有他们生活过的遗址---窑洞。姑射山中有辛家梁地名,后来先祖们慢慢迁徙到现在的地方,由于辛姓人居多,村子在明代时称辛家庄。到康熙年间因地势才取名峪口村 辛洪保在他的“峪口村史话”一书中写道:相传、峪口村起源于辛大、辛小两兄弟,(来自湖、广地区。现村内最古老的坟地名曰辛家坟,早时村内辛姓人氏家族,每年清明节,都要在该坟地同族祭祖,祭祖时哥东、弟西,分支而祭)。相传,开始兄弟二人曾在今西山尖寺顶、炼丹炉、胡老坡、马头一带流落栖身。由此缘故,年3月29日,山西日报发报测绘法定村籍资源地图时,峪口村西界分别被省政府划分为马头、七里坡。同时,也是土改中峪口村被县政府划分为第一自然村、第二自然村的历史原因所在。今寨头村西荒山上,曾有一处山坡地段,有先辈人生存遗址。此地段,数百年来一直被后人称为“辛家梁”。辛姓兄弟数代生活在荒山中,历尽艰辛,后因生存条件极差,渐渐迁移下山与胡家坡、胡姓人氏和谐相处谋生,并依姓取名辛家庄。辛家庄村名一直延续到清朝初期(年前),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明万历年间(—年)全县共划为5乡、15都、个里(村)(农村户为里),辛家庄曾被称为辛家庄里。由此可见,那时峪口村已经是一个大自然村了。以后村内伴随着高姓、赵姓、郭姓等众姓人氏外迁来此定居,人口集聚增多,清乾隆时期,因地势取名改称峪口村至今。 由辛家庄到辛家里,再到峪口村,在经历了唐、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多个朝代,在长达千年繁衍发展中,全村先后已发展到三十余姓人家。分别是:辛、高、赵、郭、李、蔡、耿、任、许、邓、朱、唐、四、马、芦、杨、吕、姚、候、黄、姜、潘、柴、贾、胡、呼、薛、相、安、程、梁、白、景、戴、丁、钮。 其中尧裔传姓氏有:王、胡、姚姓共约26户人,其中王姓16户80人,胡姓7户26人,姚姓3户14人。 裔传姓氏有:邓、辛姓共约户人,其中辛姓户人,邓姓4户16人。 尧、舜、大臣后裔姓氏有:郭、耿、徐、黄、赵、马、梁、白、姓约97户人。 其中郭姓35户人,耿姓5户18人,徐姓9户35人,黄姓4户18人,赵姓33户人,马姓8户35人,白姓2户9人,梁姓1户6人。 王隰斌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