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首席记者叶松丽社区晨报叶凝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而走在“国际静安,卓越城区”建设之路上的静安区,主动拥抱数字新机遇,将数字创新运用于社会治理现代化演进过程中,历时一年多,在临汾路街道打造了一个“数字新社区”可推广、可复制的生动样本。 数字促进科学决策 “台风来临,提醒广大居民尽量减少外出,关好门窗,将户外花盆,晾衣架等移至室内……”“疫苗已到,数量充足,欢迎居民朋友到临汾‘党服’进行接种。”“您好,请在以下时段前往指定地点进行‘两病筛查’……”,只要是符合条件的居民就都能收到来自“美好临汾”推送的通知短信,让传统的“人找政策”转为“政策找人”。 “两病筛查”本是一项不错的政策福利,但哪怕写小黑板甚至发动楼组长,通知政策覆盖人群很难做到%应知尽知,总有少数人因为没有得到通知而错过,懊悔不已。为了精准回应居民的需求,在我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年街道首次启用“两病筛查”数字化运用场景,从后台设定年龄、筛选条件等参数,通过数字驾驶舱找到政策覆盖人群。 如何及时发现社区独居老人动向,规避安全隐患?如何找到社区里沉默的少数?如何在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做出靠谱的决策,而不是拍脑袋决定?街道在全市率先启用“民情日志”大数据系统5年来,以“人”和“房”为单位,实现辖区内民情信息和服务管理内容覆盖。特别是年随着“两张网”建设的深入推进,街道在原有的社区人、房、户基础数据库上,分析拓展得出个特色标签,并打通了街道层面的11个应用子系统形成民生数据“湖泊”,积累了海量的民生数据。 数字提升管理效能 政策找人、数字吹哨、智能决策……临汾“数字驾驶舱”让数据不再沉默。五年来,“民情日志”也几度升级至“数字驾驶舱”3.0版本,从“群众跑腿找服务”到“数据跑腿服务找人”,在这个“舱”内,近0万条民生数据汇集沉淀,并在社会动员、服务找人、风险预警等8个领域的57类应用中“开口说话”,使“站在数字上治理社区”成为可能,不断赋能数字服务社区的新内涵。 从前,各条块数据并不是打通的,导致单一条线的数据使用价值较低。现在多方数据实现共享联动,“临汾路街道数字驾驶舱”实现“数字吹哨,部门报到”,数据向上下左右延伸,向上对接“一网统管”、向下连接居民区工作人员终端,并与城投水务公司横向互通,为街道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做出准确预判,提供了可信赖的数据支撑,提升了社区治理现代化精细化水平。日前,汾西路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施菊丽收到派单提示黄阿婆家连续24小时没有用水,她急忙赶到独居老人黄阿婆的家门口,看到黄阿婆安全在家,她悬着的心才放下。 在加快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过程中,街道将去年成功加梯的40个楼组信息导入“数字驾驶舱”系统——将楼内居民从政治面貌、社区活跃度、享受公共服务情况等多个维度加以分析,描绘出最有可能加梯的“潜在楼组”画像。通过数据分析,隐藏在加梯楼组背后的“治理密码”逐渐浮现,按照数据模型,社区干部针对性地开展群众工作,成果令人欣喜。 “数字驾驶舱”的运用也在社区食堂选址等决策上给出数据,改变了过去的“经验决策”。目前,通过海量数据的推算,街道确定了第四社区食堂的位置,即将正式面向居民开放。 数字化造福社区居民 在刚刚过去的年,临汾路街道以“数字新社区”建设为契机持续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依托数字底座和“数字驾驶舱”的成功搭建与应运,致力于以最小空间尺度、最大功能力度、最近需求温度,打造了“小而美”的居民数字化生活体验,以承载社区温度的数字,优化社区环境,成就居民的品质生活。 街道在星城花苑小区3号楼打造了沪上首个数字小屋——“不打烊服务区”,约15平方米的空间里,涵盖了AI自助问诊机、一网通办自助机、水电煤缴费自助区及共享打印机,并面向居民24小时开放。其中“共享打印机”最受居民欢迎,居民李女士颇有感触地说:“共享打印机的引进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头疼事!以前家里小朋友时常需要打印资料,大晚上的,我们要走出小区蛮远才能找到。现在下楼就能打印,加班再晚到家我都不用担心第二天孩子交不上材料了!” “不光是打印机,楼下的自助问诊机也十分方便。”李女士进一步介绍,问诊机吸纳了全国优秀医生资源,不仅会给出科学诊疗结果,还可以开具处方药,且会保存患者的体检报告,十分方便实用。 据悉,年,临汾路街道还将着力打造“五新”数字社区标杆示范点,围绕新基建、新空间、新形态、新模式、新体验,构建家庭、小区、社区相互交融的转型模式,旨在让全龄段居民享受到“数字家园”带来的便利,真切感受到宜居临汾的美好。 [学习笔记] 为全市基层治理建设贡献实践样本和临汾智慧 李永波 临汾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临汾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人民至上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为居民服务的工作,主动对标“人民满意”这个最高标准来谋划和思考社区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街道上下比学赶超谋发展,开拓创新争一流,不断增强“卓越城区”发展韧性,率先把创新手段、前沿技术等,运用于社区或更小功能单元的治理上,为全市基层治理建设提供实践样本和临汾智慧,不断跃升善治能力。 街道将持续以“数治+”诠释治理效能和便捷生活两个方面:依托“社区大脑”“数字驾驶舱”两大智能化应用提升“一网统管”效能,以智能感知和数字吹哨机制,推动街道实现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以深化“数字家园”项目建设为抓手,赋予“一网通办”理念,围绕新基建、新空间、新形态、新模式、新体验等领域,推动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临汾社区将通过“家里厢”数字新服务、家门口数字新体验、数字家园新设施三个维度,重新定义展现临汾居民美好生活的“15分钟数字生活圈”,让临汾居民能够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地享受社区服务和生活。 来源:新闻晨报作者:叶松丽/叶凝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