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锣鼓、唢呐声阵阵,僧人打扮的群众整齐排好,彩旗对伍分列两旁,“弘扬法显精神,拓宽一带一路”、“矢志求律,普度众生”、“忘我精神,凡夫楷模”等标语用黄底裱好,列于彩旗队前排,一座由泡沫、干草、纸扎等制作而成的“高山”用红幕掩盖着,横列会场中央,高山一侧的桌子上,供奉着两碗腊八粥,香炉里的青烟袅袅而起,仿佛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这一幕发生在襄汾县襄陵镇北街村小学,腊八时节,这里正在举行“腊八浇雪山”活动。这项活动最早是寺庙僧人纪念东晋高僧法显的佛事活动,后来慢慢演变为群众自发举办的民事活动,已有余年的历史,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失传了,直到今年,在襄陵镇北街村民间群体的推动下,在襄陵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解放后“首届襄陵北街腊八浇雪山活动”得以恢复。

法显,(年——年),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公元年,65岁高龄的法显法师从长安出发,涉流沙、逾葱岭,徒步数万里,遍游北印,广参圣迹,学习梵文,抄录经典,前后历时14年,游历20多个国家,于义熙九年归国,时年已八十岁。法显西行比唐玄奘西行早了多年,他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著作《佛国记》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

“浇雪山是老辈流传下来的活动,每年腊月初七晚上,人们用玉米杆、麦秆等扎成山的模型,把模型固定在一个大方桌上,又在方桌近旁砌一个大炉灶,上支一口大锅,放满水烧开冒出蒸汽,边用水浇山的模型,边用手摇扇车朝其扇风,水蒸汽吹到山的模型上凝结成冰凌,经过一整晚的浇和扇,形成的冰凌状似雪山”,襄汾三晋文化研究会襄陵分会会长赵冬生这样介绍腊八浇雪山的来历,“到腊八当天,村里人敲锣打鼓,抬着“雪山”游街,熬大锅分粥,纪念活动非常红火、隆重”。

古时的纪念场景隆重丰富,此时的腊八也红火热烈。上午9时,一口硕大的铁锅旁围满了参与的群众,锅里热腾腾的腊八粥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掌勺师傅手持大瓢,不停地为群众分腊八粥。“喝粥,浇雪山是纪念法显法师哩”,村里老人为前来参与的孩子们解释;“咱们没有见过,今天也来见识见识怎么浇雪山呢”,周边村子的群众边喝粥边议论……

为什么襄陵北街村一直流传有纪念法显的活动呢?法显与北街有什么样的联系呢?襄陵北街村民间文化遗产拯救协会81岁的李鄂发、78岁的王为有老人解开了谜团。

两位老人从8年开始研究村子历史,发现了东晋高僧法显曾在襄陵北街村活动的种种迹象,于是他们组织村里人开始对法显与襄陵北街的关系进行了长达8年的研究。他们认为“法显故里在襄陵北街”,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年版的《辞海》有“法显为临汾西南武阳人”的记载,而在《新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三》绛州条下一一列出了绛州境内的33个军府之名,其中第32个军府就叫武阳。而约在唐元和十四年(公元年)襄陵就设立了武阳军府,作为屯兵的管理机构;第二,中国佛协主编的《中国佛教》第二辑第44页“法显条下”:法显,俗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省襄丘县)人。“丘”即“陵”,两字通意。年版《辞海》中解释“丘”,土之高也,“丘者、墓也”,“冢之大者谓之丘”等。“襄陵”因晋襄公陵而得名。所以,认为“襄丘”即为“襄陵”;第三,《高僧传·法显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顷之母丧……葬事毕,仍即还寺。尚与同学数十人于田中刈稻……”这是对法显一段佛门生活经历的介绍,从中可以获得三个方面信息:一是法显故里离寺庙很近,白天入寺修法诵经,晚上回家就寝;二是法显当时出家的寺院较大,或是群落寺庙的地方;三是有水源能种植水稻的地方。而襄陵北街小学是“卢舍院”旧址,卢舍院俗称“北寺”,是当时著名的寺庙(解放后寺庙被拆毁),庙后辟有稻田17亩,西有水浇田3亩余,东有40余亩,统为僧田。庙前配有稻谷场。寺后西北角有一丘隆之地,俗名沙疙瘩,是安葬寺僧之地。考查与法显生活相关地,唯独襄陵北寺兼具其三;四是襄陵北街村有流传了余年的,独一无二的纪念法显的“腊八浇雪山”活动。综合以上几点,以及他们对高龄老人的走访、查阅大量的史料,他们得出结论——法显故里在襄陵北街,法显出家的寺庙就是北寺。

“法显故里究竟在哪里,一直在史学界存在着争议,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查阅大量资料,进行深入的挖掘、细致的研究,去与法显生平有关的城市看看,把我们的碑刻和遗迹找到,用严谨的态度做学问,用实事说话,真正把对法显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襄汾县三晋文化研究协会会长高建录这样说。

腊八分粥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上午11时,山西省法显学会副会长宋新梅,临汾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任江波,一同揭开高山模型的红幕,腊八“浇雪山”活动正式开始。工作人员把事先从滑雪场带回来的雪洒在地上,周围群众用小铁锹,把雪小心翼翼地洒在“山”上,孩子们则直接用手往“山”上洒雪,接着,整个“雪山”被台上卡车,锣鼓队、彩旗队随着绕村一周,整个活动洋溢着欢乐,体现着中国传统民俗、传统文化的魅力。

“法显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化的意义不是看热闹,而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他存在于老百姓的家里、生活中、心坎上,浇雪山活动在北街传承了多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我们要继续挖掘内涵,发扬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让这些动人的故事植根在中华大地上,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山西省法显学会副会长宋新梅说。

“解放后我们第一次办这样的活动,恢复地并不是那么原汁原味,但是我们既然花这么大的精力恢复了它,就有信心一年一年把它办得更好,让更多的人了解法显的精神,了解法显故里在我们襄陵北街村”,北街村村委主任张小元充满信心和自豪地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