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因为疫情肆虐,因为勇士逆行,因为捷报频传,因为英雄凯旋……我的心海始终处于波澜起伏的状态之中。直至疫情向好,春暖花开,英雄凯旋,我的心海才稍稍趋于平静。 没成想,一日晚上6时许,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吴春玲成为了微友,心海里犹如投进一块巨石,一下子又激起了滔天巨浪。吴春玲是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与其成为微友,可真的是荣幸之至啊!与其聊天的过程中,我内心深处再次激荡起英雄的情结。 4月15日,是吴春玲隔离期满的日子。我怀着敬重的心情,拜读了她的总结感言,其中有一段话,最触动我的心灵:“初到武汉时,诺大的城市,大街上几乎没车没人,偶尔有车驶过也是救护车物资车,尽管出发前对这里的情况已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现实中空气的凝重给我们的心理冲击还是挺大的,有一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感。”这种“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壮怀激烈的风骨和气节,熔铸着中华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彰显着民族的无穷力量,也展示着强烈的大爱无疆风格。英雄们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令我动容!令我敬畏! 由此,我想到了古有花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的传奇;今有白衣天使战“疫”,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医院保健科主任、主任护师的吴春玲,经过3次主动请缨,终于获得批准,被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随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征。她非常激动:“年2月16日,迎来了26年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天,我荣幸地被批准成为我院第三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队长。”她执着地说:“危难时刻,冲锋陷阵,大疫当前,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如此思想境界,着实让我崇敬! 吴春玲接到通知,是出发的前一天晚上,虽然是临时披挂上阵,她却有着“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牢记嘱托、不负厚望”的决心。“白衣作战袍,慷慨赴荆楚。”在接受了正规的防护训练后,2月18日,她就带着全院同仁的殷切嘱托,亲人们的理解支持,踏上了逆行奔赴的征途。写至此,我蓦然想起陈毅元帅《孟良崮战役》中豪气冲天的“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诗句,官兵们浴血奋战的惨烈场景,一幕幕在我的眼前映现。“我本无铠甲,白衣作‘战袍’。”吴春玲和她的队员,像当年冲锋陷阵的“士兵”一样,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壮举?!何等的精神?! 2月19日,吴春玲和队友医院,正式进入岗前培训。因为来的人多,很多设施还不完善,她们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没有一个人发出一句怨言。基于对收治病人的迫切要求,她们恨不得尽快上手。晚上,进行了分组,为正式收治病人做各项准备工作。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第三天,省护理组排班,排到了一个年纪尚轻、资历较浅的护士。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流程,她不放心她第一个上,便说:“我们一起上!” 晚上回到驻地,各小组自觉在楼道里演练穿脱防护服。吴春玲看着队员们一遍一遍地穿脱,充满了欣慰,也充满了爱怜。她对工作是认真负责的,直到确认每一个队员过关后,才会稍稍松一口气,抬起手腕,看看表,时针已经指向了凌晨零点54分。 2月22日,病区开始正式收治病人。吴春玲和她的队员把名字写在“战袍”上,戴着口罩、护目镜,人显得笨重了。由于密不透风,口罩里的空气明显感觉不够用,有时感觉呼吸都是难事,每走一步就听到自己“呼呼”的喘气声。可在病人面前,裹得严严实实的她们,完全忘了自身的不适,全身心投入战“疫”之中。因为,她们深知:“健康所系,生命相托。”院感防控,是战“疫”的重中之重,是队员和患者生命的“防火墙”。如何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目标,吴春玲深感责任重大。她结合工作实际和感控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扎实开展培训,细化工作流程。她说:“刚开始面对陌生的环境,所知有限的病毒,每个人都很紧张,包括我自己,甚至都想好了要给家人写点什么留下来。”从照片上看,她温婉如玉,却不知,在柔弱的外表下,竟然藏着一颗强大的内心和不服输的拼劲。 在病区工作本来就够累的,吴春玲还经常组织休班的队员,在驻地演练并考核防护用品的穿脱。每当疲惫不堪时,她就会让大家凝望一眼家乡的方向,告诉队员们,那里是坚挺的三晋大地,那里有父老乡亲的期望。这个时候,家乡和亲人就会赋予她们信念和力量。医院,她带组一直奋战在一线。同时,医院指定为巡查组护理专家,发挥多年呼吸科工作的经验和有着多学科综合知识的专业优势,随病区主任查房,解决呼吸专业护理方面的疑难问题,工作强度可想而知。按照正常排班,尽管她不需要每次都到红区,但她坚持每次都和队员一起进入红区一线,并肩作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遇到高风险的操作,比如咽拭子采集、吸痰等,她总会说:“你们离远点,让我来!”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温暖着每一位队员的心。队员们都感动地说:“有队长和我们在一起,心里踏实。”从而,她化身为“知心大姐”。 聊到身穿“战袍”的事儿,吴春玲有点沉重地说:“每次衣服都是湿透的,脸上经常伴着勒伤、红肿、湿疹、过敏,痛痒难忍。但是,高强度、高负荷、高风险的工作,压不垮英勇的队员们。”听着这刚强的语气,我心里涌起一阵感动的波澜!尽管工作量非常之大,但她们从不忽略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是面对一些有焦虑、恐惧、自责的重症患者。她和队员想方设法,安慰患者,或给患者带来家乡的特产大红枣,祝其“枣”日康复,或拿来家乡的红苹果,祝他们“平平安安”。有一位88岁的老大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拒绝吃喝。她和队员就从自己的生活物资里,节省出来纸尿裤、纸巾、毛巾等生活用品,让给老人使用。在耐心开导,细心照顾下,老人终于开始吃饭,每天治疗完毕,他都艰难地竖起大拇指。他还拉着护士郭亚丹,在防护服上写上“山西临汾”4个字。他说:“他要用余生记住,是山西临汾的医疗队救了他。”听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吴春玲和她的队员,用责任担当,技术实力,赢得了患者和省队领导的一致认可。她们收到患者感谢信数封,有7名队员火线入党(吴春玲是其中之一),4名队员被评为每日一星。正是她们用自己的责任、使命和担当,坚守阵地,传递大爱,用圣洁的“战袍”擦亮了生命之光! 除了病区工作之外,在生活中,吴春玲还要完成一个“必修课”:每天了解每一位队员的心理和身体情况,解决大家的生活困难。如若哪位队员身体不适,她会亲自照顾陪伴,并安排其他队员排班轮流照顾。她及时询问各组组长,了解每个队员的工作压力和家庭情况,及时疏导心理,做好后勤。队员志聪,在红区因缺氧脱水而发生呕吐,在不能摘下口罩的情况下,把呕吐物咽回去,稍事休息继续战斗,却从来不和别人说。她是看了战地日记才发现的,当给予关心的时候,他却内疚于差点拖了团队的后腿……吴春玲说:“我常常会被队员忘我的奉献精神,感动得泪湿眼眶。”是啊,连我这个局外人,听了这件事都感动不已,何况身为队长的吴春玲呢! 说到当时的困难,吴春玲真诚地说:“最初的十几天,极为艰难。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环境、对病毒浓度等心里没底;二是如何才能确保医护人员的零感染目标。那个时候,我半个月内几乎不眠不休,通过各种方法快速了解熟悉队员。进而达到了人员配备最优,专业组合最棒,工作能力最佳。”转而,她又欣喜地说:“在武汉奋战43天,我所在的病区共收治名患者。其中,有很多八九十岁的老年患者,还有从疫情一开始就住院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全部痊愈出院,做到了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 最后,吴春玲告诉我说:“所有的一切,对我和队员来说,是洗礼,是锤炼,是鼓励,是鞭策。我们将很快回到工作岗位,将以更加谦卑,更加感恩的心,把抗疫精神发扬光大,续写‘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医者誓言!” 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生死关头,体现高尚品格。为国出征,使命必达;医者仁心,大爱无疆。这些关键词,将永远镶嵌在白衣“战袍”上!(王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