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艳:异地扶老助孤情 31岁的赵艳是山西霍州人,年起在贵州凤冈县从事书刊营销生意,同时兼职于一家汽修厂。年9月的一天,路遇一老人倒地,无人理会,她义无反顾地扶起老人,并送其回家。得知这个时年已85岁的老人是位抗战老兵,且无儿无女一人独居,她便义务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随后的几年里,她一有空就来老人家,帮老人洗衣、做饭、收拾家……她还热心公益,几年来先后救助学生和留守儿童余名。她的事迹相继被中央电视台、山西卫视、《山西日报》《临汾日报》等十余家媒体报道,她的善行义举在千里之遥的贵州乃至全国,树立起道德标杆。为此,她被选为“感动山西”十大人物。 2、周宝贵:三尺岗台成永恒 周宝贵是侯马市一名公安交警,年4月,被诊断为肺癌晚期,经抢救医治无效逝世,享年53岁。 从警24年来他只请过11天事假,就连儿子结婚他都是当天回家当天返队,这让儿子至今都不能理解。他每天都要提前半小时到岗,为孩子们提供交通安全保障。20多年来,他拒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驾驶人的钱、物不计其数,他搀扶过多少老人、盲人、学生甚至拾荒者已无法统计;他资助过多名无助的外地人回到家乡已无法查实。他还多次将上级奖励的钱财捐赠给“希望工程”和光荣院。有人好奇地问,“帮助别人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笑笑说,“我没多想过什么,只想一句话,‘有困难找警察不能落空’。”24年来,他获得的各种荣誉80余项,年入围“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3、郑云萍:钛业领域创辉煌 郑云萍,山西卓锋钛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部长。自8年应聘至该公司起,就带领公司技术小组展开技术创新和攻关。通过积极探索和不断尝试,她的团队接连攻克一个又一个工艺技术难题,荣获国家专利局审批授权21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其中有7项专利的第一发明人都是郑云萍,两项获年全省“五小”成果二等奖。如今,这22项专利已全部实现成果转化,运用于海绵钛低成本生产技术,卓锋公司的海绵钛产品质量亦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每年高达多万元。她先后荣获山西省劳模、山西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十大杰出女职工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4、秦慧珍:大爱无私铸师魂 秦慧珍是隰县第一中学数学教师、科研室主任,从教23年,连续19年代高三毕业班,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用大爱和责任诠释着教师这个骄阳下最光辉的职业。20余年来,秦慧珍始终心系家乡教育事业,多次放弃高薪外聘的机会,甘当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甘愿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学科带头人”;年被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年被授予市“五一劳动模范”;年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5、郭朋朋:身残志坚勇创业 郭朋朋,又名“郭大拿”,古县五马岭村人。3年,14岁的郭朋朋因发高烧导致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致使双耳失聪、手脚变形、行动迟缓,成了一名残障人士。但这个瘦弱的年轻人并没有屈服命运的不公,坚持自主创业,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在互联网上发现了商机,实现了创业梦想,销售核桃、蜂蜜、小米等当地土特产,年营业额30余万元。“医生说我这种病很少活过20岁,哪能不害怕!但我从没退缩过,我告诉自己,每一天都要过得精彩。”他说,“核桃卖出去了,乡亲们乐了,我也高兴了,客户尝到了天然无公害的土特产,他们也高兴,这就是我的价值。我未来的目标就是希望把网店做成品牌,让古县核桃走向全国。” 6、冯莉清:稚嫩双肩挑重担 冯莉清是隰县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全家4口人有3人身患残障,父亲因患强直性脊柱炎而丧失部分劳动能力,母亲因患小脑扁桃体下疝而瘫痪,叔叔先天性弱智并患有癫痫病,生活不能自理。在这样一个特殊家庭里,冯莉清过早地担起了家务劳作的担子,坚强而又乐观地面对,用她的孝心温暖着亲人,用她的稚嫩肩膀支撑着家庭生活信念,用她的品德感动着社会。年,在山西首届“最美孝心少年”颁奖仪式上,冯莉清荣获“最美孝心少年”荣誉。此外,她还被选为山西省首届感动百姓“乡村十大爱心大使”、山西美德少年、临汾市十大道德楷模等荣誉。 7、贺星龙:摩托村医书大爱 贺星龙,男,年生,中共党员,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人,医院医生。16年的行医生涯中,他骑坏6辆摩托车,服务晋、陕两省28个村子、名村民。贺星龙深知父老乡亲们生活的艰辛、经济拮据,所以,除了对病人免收出诊费、注射费以外,还对特困户、五保户和烈士家属免去药费,对一时掏不起药费的群众,他总是说“先治病吧!药钱啥时有了再说。”村民欠账最长的超过10年,多年下来,已有三十几万元的欠账。除了看病,他还主动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送米送面;饮水、修路、栽果树,村里人样样都离不开他。他先后获得“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临汾市五一劳动奖章”,并入围“中国网事感动”候选人。他的事迹相继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等主要媒体报道。 8、冯福贵:冰窟勇救双胞胎 48岁的冯福贵是永和县阁底乡西庄村人,经营一家粉条加工小作坊。年11月27日,正在芝河镇西峪沟村收土豆的冯福贵,突然听到一对双胞胎兄弟掉入西峪沟河冰窟窿的消息。他立即向事发地奔去。到了河边,二话不说,一个箭步跃入两米多深、零下5摄氏度的冰冷水中,由于水性一般,很快被呛了两口水,但他无暇顾及,一头扎进冰冷刺骨的水里,仔细地在水中摸索,终于摸到一个孩子,迅速抱起孩子向岸边游去,将孩子交给了岸边的路人。随后,他再次扎进河中,拼尽全身力气把几乎冻僵的另一位男孩拖上岸来,并为已经暂停呼吸的第二个被救孩子进行人工呼吸,为其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双胞胎均保住了性命。据熟悉他的人说,冯福贵舍身救人并非偶然,多年来他先后4次把6人从“鬼门关”救回。在乡亲们心中,冯福贵就是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 9、郭世玉:传承礼仪获殊荣 今年69岁的郭世玉是洪洞县公安局的退休干警,从小的梦想就是当兵,长大后又嫁了军人;儿子大学毕业后,她又让儿子去当兵锻炼,因为在她的心里,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子弟兵。3年,当她了解到洪洞一个消防中队想提升军营文化生活的意愿时,毅然挑起了这副担子,为消防官兵表演节目,丰富军营的文化生活。4年腊月,郭世玉把一起跳舞的爱心舞伴们组织起来,成立了“爱心妈妈团”。12年来,每逢“八一”建军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她们都会到军营为消防官兵包饺子、拉家常,上百次慰问的所有费用,都是“爱心妈妈”自己负担。年12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郭世玉一家被授予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据了解,此次获奖家庭全省共有8家,而郭世玉一家是我市唯一一户获此殊荣的家庭。 10、傅庆华:俯身实干赢民赞 傅庆华,年出生,在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工作。年10月,他来到安泽县和川镇车道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来,他带领村民修建了总长10余里、宽3米多的3条田间路,使瘫痪的村卫生所正常运营,让车道村首次开通了公交班车,为全村家家户户安上了一套净水设备,使村民喝上了放心水。确定了“抓好‘’,脱贫奔小康”的精准扶贫基本思路。所谓“”就是“每户养两头猪,垣地3亩谷,川里3亩稻”。如今,这位59岁的“第一书记”正带领车道村村民按他的脱贫致富思路稳步前进…… 古县广电精彩无限 广电网络业务咨询 网络故障申报 更多新闻资讯,敬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