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壶口瀑布景区的暂时关闭让不少打算国庆期间去玩的游客倍感失落,看不了壮观的壶口瀑布,那去哪里玩呢?别急,在临汾,还有许多值得一玩的景点哦!比如:洪洞大槐树、广胜寺、霍州署、七里峪、云丘山、丁村遗址、晋国博物馆、仙洞沟等等,大家可以考虑考虑重新规划游玩路线,更好的风景与体验在等着你哦!

洪洞大槐树

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寻根祭祖,余亚飞诗云:“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寻根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风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祖辈相传,妇幼皆知。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数亿计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50年之久,涉及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洪洞广胜寺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脚下,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唐大历四年(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重建。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年),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大德九年(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年),平阳一带又发生地震,但这两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损坏,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上寺在霍山巅,翠柏环抱,古塔耸峙,琉璃构件金碧辉煌。下寺在山麓,随地势起伏而建,高低错落,层叠有致。

明代监狱

监狱始建于明洪武二年(),主要由普通牢房、死囚牢房组成。大门挂有"明代监狱"的匾额,院中立有苏三的塑像,外院为当年监狱的办公场所,右边的院落是普通监牢,中间是过道,两排12间普通牢房中间上空,铁丝网密布,铜铃高悬,稍一碰触,便铃声大作,真可谓是天罗地网,插翅难飞。每间牢房仅4平方米,阴暗潮湿,终日不见阳光。牢内现在陈列着明代律法和各种刑具实物,还陈列着苏三蒙难的实物。死囚牢俗称"虎头牢",牢门上刻画着的"狴犴"头像,酷似"虎头",青面獠牙,狰狞可怖。死囚牢院内有枕头窑一孔,隔为三间,西侧的一间当年囚禁过苏三。牢门共有两道,死囚牢房墙厚达1.7米,其内填满流砂,以防死囚犯挖墙逃跑。苏三监狱外院东房,是展现苏三悲欢离合故事原由与背景的蜡像馆。

霍州署

霍州署位于山西霍州市东大街北侧,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3.85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古文化遗产。无论其位置选择、建筑规模,还是整体布局、形制设计,均为全国现存同类衙署之冠,是中国已知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凝聚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聪明才智,闪耀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光辉的璀璨明珠,在霍州大地重放异彩。

七里峪

七里峪风景区位于中镇霍山的北部腹地,在山西省霍州市境内。东接沁源县的灵空山,北连灵石县的石膏山和介休市绵山,距市区16公里,是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面积约为90万亩,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题写园名。)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总面积15万亩。该景区,山清水秀、怪石林立、洞深谷奇、气象万千。景区内五龙壑、滴水崖瀑布、双乳峰、南天门、石人沟、石崖奇松、华北天然落叶松保护区、八仙洞等景点各具特色,天然草坡连片接天,原始森林遮天蔽日。

云丘山

云丘山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地处吕梁山与汾渭地堑交汇处,总面积平方公里,主开发景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云丘山(MountYun)风景区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晋南根祖旅游核心景区,中华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华夏乡土文化的地理标志,中和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地。云丘山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石山森林环境形成了各种奇峰异景,可谓是“千峰竞秀,万壑峥嵘”。云丘山不仅自然景观奇特,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几千年来道家仙士的常游之所。一名胜”的美誉。云丘山内动植物品种多达多种,各类珍稀古树、药材遍布山中,是难得的自然基因宝库,同时也是众多国家级珍稀物种的源生地。云丘山生态环境极佳,森林覆盖率高达89%,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0个/cm3。云丘山风景宜人,绿色养心,是人们疏解疲倦,驱逐浊气的生命居所。云丘山承载着厚重的人文资源与文化底蕴。云丘山的文化脉络可追溯至远古文明,相传伏羲、女娲在此繁育华夏子孙;羲和观天测地在此订立二十四节气;后稷在此传承农耕技艺,中原农耕文明由斯肇始。云丘山汇聚儒释道三教文化:道教全真教龙门派祖庭发源于此,与武当齐名,五龙宫、八宝宫等道观殿宇和云丘书院,多宝灵岩禅寺等儒释文化相融相生,和谐共存。此外,云丘山还完整保存有11座千年古村落,是罕见的晋南窑洞古村落群。其中,老子李耳在周游四海时曾下榻到塔尔坡,而后,道家闻名而至,和当地山民结邻而居,逐渐形成村落。塔尔坡古村更被称为“千年民居建筑的活化石”。云丘山在展示绝美的自然风景与魅力非凡的古老文化的同时,也成为了农耕文明与道家文化的传播使者。这里连绵的高山、深切的峡谷、古朴的民俗,每一样都能满足我们对旅行生活的想象。

丁村遗址

丁村遗址位于襄汾县城南4公里处,村内遗存有明、清时代的民居院落40多座,是中国北方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群。走入村庄,随处可见古朴的四合院,这些古院落以村中心的观音堂为中心,分为北院、中院、南院、西北院四大部分。四个部分的房屋因建造年代的不同而风格迥异:明代房屋的装饰以彩绘为主,风格古拙稳重;清代房屋的装饰以木雕为主,雕工精细,造型优美。丁村民居为研究明清时北方民居的建筑手法及格局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丁村遗址是在年的挖沙工程中发现的。年秋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山西的专业考古人员组成发掘队在丁村长约11公里、宽约5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发掘。从黄土下的古代河流沙砾层中,发现了3枚丁村人十二三岁儿童的牙齿化石,两千多件丁村人打造的石器以及同丁村人同时生存的28种哺乳动物,5种鱼类,和30种软体动物化石。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器文化遗址中,丁村遗址同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一同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在同一地点又发现一块小孩的右顶骨化石。因发现于丁村,故名丁村人。丁村遗址石器原料主为角页岩,三棱大尖状器有显著特点,故命名为丁村文化。丁村人形态介于现代人和猿人之间,其门齿具铲形特征,与现代蒙古人相近。

晋国博物馆

晋国博物馆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而兴建的山西省第一座遗址类专题博物馆。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文化的平台。工程总占地面积㎡(其中馆外㎡),建筑面积㎡,绿化面积㎡。在该遗址的核心区域,发现了九组十九座晋国诸侯及夫人墓葬,十座车马坑,发掘出土各类珍贵文物一万两千件。该馆自年破土动工后,这座拥有中国商周时期最大车马坑的博物馆备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