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六日(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发生了8级大地震,刹那间,“地裂成渠”,“城桓、庙宇、衙署、民舍尽行倒塌”,就连修建于唐贞观年间的铁佛寺,也在地震中被摧毁,惨烈之状,足以想见。 此次地震波及了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甘肃、江苏等多个省市,被周遭个州县所记录。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历史虽有记载,却未必详尽,目前也未能给出确切的数字,但依据史料计算,此次地震中的死亡人口,约五万到七万人之间。 这是一场震级高、烈度大、伤亡惨重的大地震。年代久远,虽然我们无法得知当时最真实的情况,但是从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次地震对山西及周边省市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延伸 康熙皇帝与《地震》 清朝,地震灾害频发,共发生过三百余次破坏性地震,而在康熙皇帝在位61年中,仅8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次数就已多达3次,本文所介绍的这次临汾地震,只是其中的一次,而另外两次8级及以上的地震,分别是年郯城8.5级地震和年京师8级地震。 也正是在康熙时期,西方的天文、数理等科学知识逐渐传入,康熙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阅览了中外名家学者的地震观点,否定了“天人感应”,形成了一套自己对地震的看法,并在公元年专门撰写了论文《地震》。 在文中,康熙皇帝提到“大凡地震,皆由积气所致”,“深则震虽微而所及者广,浅则震虽大而所及者近”,讲出地震烈度与震源深度的关系;“既震之后,积气已发,断无再大震之理”,说大地震之后不会再发生大的地震;“西北地方,数十年内,每有震动,而江浙绝无”,讲中国地震分布不平衡,西北多、江浙少;“今泛海者遇地动,无风而舟荡摇,舟中人辄能知也”,讲地震会引起海水振荡……在科学并不发达、封建迷信盛行的当时,贵为“天子”的康熙能对地震有科学的认知,并探索出一定的成果,实在难能可贵,而这篇《地震》,也堪称古代水平最高的地震文章了! ??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