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临汾洪洞方言之“抓丸儿”文/刘志杰(山西临汾)屈指算来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企业里推行改革,先后几番裁人下岗,首当其冲的就是处室和车间里的职能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一般说来这些人能安插到管理岗位上不用披星戴月地倒班,也不用风尘仆仆地跑现场,每天穿着干干净净利利洒洒坐办公室的,除了个别真才实学的,好多都各有各的来头。要动哪个不动哪个,是摆在领导面前令其特别头疼好多天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坐卧不安的棘手事情。尽管公司出台了深化改革减员增效的考评实施方案,可从技能水平、品质道德、出勤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再加上职工代表的民主测评打分,最后排出名次,从最后一名依次往下刷就行。按理说这样既公平公正,又操作性强,不至于得罪人。但是事实远非相像的那么理想状态,就算是再公平公正,半点暗箱操作都没有,也逃脱不掉看人下菜豆腐拣软的捏已经提前内定了等堵多积怨,难免半夜路上头顶飞来报复性的半头砖。怎么办,有的单位领导采取了这样一种办法。领导先和颜悦色地安抚属下:“各位风风雨雨跟着我多年了,钱没多拿,罪没少受。说实话,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你们谁走我都舍不得啊。可是政策谁也惹不起,怎么办?咱们抓丸儿吧,丸上就写一个字,不是走就是留,抓着啥就是啥,听天由命吧。”其实,抓丸儿是推脱责任、免除麻烦的下下策,交给老天来定,留下的算你幸运。走了的,对不起,你命不好,怨不着我。说到底这个貌似“公平”的办法其实最不公平,很有可能坑了人才,便宜了慵才,但是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抓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抓丸儿”临汾洪洞人都这么说,估计多数人不知道这样写。在国家规范的普通话里是“抓阄”。“抓丸儿”的历史可能更要原始、更要古老一些,查过相关资料,之所以称之为“抓丸”还隐藏着一个带有血腥味的典故:河北宁晋县的文史专家李苏现先生经过考察研究,认为“抓阄”起源于西汉钜鹿杨氏(今河北宁晋)人尹赏。汉代长安少年谋杀官吏时,以三色弹丸抓阄,得红丸者杀武吏,得黑丸者杀文吏,得白丸者于同伴被杀时主丧事(事见《汉书.酷吏传.尹赏》),后逐渐成为暗杀官吏的典实。是的,我们常见的抽奖仪式,就是给你一张券,可抽奖一次。当你的手伸到一个不大的箱子里边时,触摸到的是一个又一个圆圆的纸团,弹丸一样大小。所以我们的先民形象地称之为“抓丸儿”,也有的叫“抓纸蛋儿”。满满多半箱子的“丸儿”,每一颗不过轻以克计,但在我的手指之下却有千斤的分量。先搅腾一下,再深插下去,摸来摸去都是一样的大小,一样的手感,到底哪颗才是一等奖呢?天哪!命运之改变就在这一“丸儿”之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