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临汾老乡俱乐部”,再点击“ 师心慈:(爱护学生、诲人不倦) 师仪端:(仪表端正、言谈文明) 师志坚:(致力教育、勇于献身) 师学勤:(勤奋学习、力求上进) 师风正:(谦虚谨慎、团结互助) 师业精:(业务熟悉、教育有方) 师纪严:(纪律严明、遵守法律) 师德良:(作风正派、道德高尚) 卫老师把它做成版面,陈列在教导处正面墙上,组织教师贯彻执行,并以此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对好的表彰,差的批评教育。说来也神,经过一段实践,勤学上进蔚然成风,教风学风大大好转,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八三年冬季,地区组织的中学检查团进校检查,对岳阳中学评价很高,为古县教育争了光,检查团对卫老师的评价:“教导主任特别能干”!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九八四年中考,岳阳中学成绩惊人,四科总分获全县第一,五科及格率超地区水平,卫老师所代的政治课,人均分数达61.8分,及格率达62.7%,比县上平均水平高出40分,比地区平均水平高14.7分,为学校夺回地区行署奖:“锦旗一面”。八四年十一月份县教育局派专人到岳阳中学整理经验材料,并号召全县各校向岳阳中学学习,使岳阳中学鼎盛一时。 退而不休奉献爱心 年退休以后,虽然不用再按时上下班了,但是卫老师并没有让自己闲下来,首先想到的是“老有所为”。他先后在一些中小学代课,给家乡小学和幼儿园当校外辅导员,帮他们教唱歌,搞文艺;还时常写作,笔耕不辍,为时代而歌,如:《乡村巨变》、《县城新貌》、《三合牡丹冠天下》、《沧桑祖国六十年》、《建县四十年话教育》、《九十华诞颂党恩》、《热情宣传十八大》、《老字号精神大发扬》、《古县创卫大闹水》、《俺村喜事实在多》、《中国梦、梦之蓝》等,有些还在《岳阳文艺》上陆续登过。他将自己一生工作学习纪实整理成册,出版了一本《我的人生我的歌》,献给古县教育事业。 其次是“老有所乐”,他先后参加了“临汾市曲艺协会”、“古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古县老干部文艺队和民间鼓乐队,经常编编写写,表表唱唱,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颂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他利用红白喜事和群众集会活动,在会场、餐厅、街道、广场、牡丹园、延庆观为群众表演快板和说唱,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还结识了不少朋友和同志,真可谓以歌会友、其乐无穷。 第三是退休后担任了村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做关心下一代工作。他的工作方法有两点:一是常对儿童给予精神上的关心,诸如:给学生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爱抚的动作,让这份关爱创造出无穷的力量。二是对孩子进行“磨难教育”,如:他有一个孙子和一个外孙学习不刻苦,不认真做作业,问他们为啥不做作业,他们说:“题太多,麻烦哩”。 卫老师就把他们领到玉茭地里,让他们锄玉茭。当孩子们锄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时,他就趁机教育孩子们说:“这一亩玉茭成千上万株,爷爷要把它一苗一苗都锄完,不锄就打不下粮食,你们学习也是一样,一道一道题,千遍万遍,都得做完,不做就学不下知识,这就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这些教育,孩子们很受感悟,学习态度改变了,都先后上了大学。就这样在县关工委的鼓励和带动下,他一直在做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受到省市关工委的表彰和奖励,并把他的事迹刊登在省关工委主办的《关心下一代》刊物上。(年第五期) 书香家庭文化小院 当今社会有两个不良风气,一是中老年无休止地打麻将,一是青少年迷恋于网吧。对于这两件事卫老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心开办家庭书屋,吸引一部分人解除恶习。自从办起家庭书屋以后,小院立刻沸腾起来,男女老少争相观看,有关领导题词送匾,县广电中心还做了专题采访,村委会给他送镜框“书香家庭”,为此他还曾编一段快板形容书屋开张情况: 家庭办起图书屋文化生活更丰富 琴棋书画样样有读书娱乐两兼顾 同学来到图书屋作诗题词来庆祝 朋友来到图书屋翘起拇指齐拥护 同事来到图书屋兴致勃勃话当初 知音来到图书屋弹琴唱歌拉二胡 乡亲来到图书屋要我说段快板书 儿童来到图书屋争着去看小人书 领导来到图书屋关心支持又赠书 |